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22~88岁,根据确诊脓毒症后30 d内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死亡组(n=21)和生存组(n=41)。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比较两组确诊脓毒症当天的外周静脉血AT-Ⅲ、凝血指标[D-2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Plt等。结果死亡组AT-Ⅲ活性明显低于生存组[(57.3±16.9)%vs(76.1±21.1)%,P<0.001]。AT-Ⅲ是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49,95%CI 0.917~0.982,P=0.03)。AT-Ⅲ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 0.621~0.875,P<0.001),以AT-Ⅲ值62.0%为临界值,其预测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61.9%。结论脓毒症早期抗凝血酶Ⅲ活性的降低可能预示着预后不良,抗凝血酶Ⅲ作为早期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指标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Apc Min/+贫血的类型及病因。[方法]对33只Apc Min/+小鼠和23只同窝对照Apc+/+小鼠进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间的差异,以及ApcMin/+小鼠上述各项参数与健康小鼠正常值之间的差异。同时,制备外周血血涂片,观察ApcMin/+小鼠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ApcMin/+小鼠与对照组Apc+/+小鼠的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V、MCH和MCHC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各项均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MCV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相似,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V、MCH和MCHC与健康小鼠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Apc Min/+小鼠的血涂片显示易出现大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结论]与对照组Apc+/+小鼠相比,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的均值降低,而MCV的均值升高,同时红细胞数目减少,提示其为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发生谵妄的重症患者血清代谢物标志物。 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发生谵妄的患者18例(谵妄组),同时选择匹配的未发生谵妄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非谵妄组)。采用磁共振(1H磁共振)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代谢组学,主成分分析(PCA)法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法进行模型验证,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及鉴定2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 结果与非谵妄组患者相比,谵妄组患者的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和乙酰乙酸的峰值明显增高,而柠檬酸的峰值则明显降低。 结论ICU患者发生谵妄时,机体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和酮体代谢异常,基于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有助于发现谵妄患者差异标志代谢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时效.方法 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7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2 ~64岁,体重指数17~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Osserman分型分为2组:眼肌型组(O组,n=10)和全身型组(G组,n=17).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和丙泊酚1.5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四个成串刺激模式,刺激电流60 mA,间隔12 s,频率2 Hz,波宽0.2 ms,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定标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后1、3 min时MAP、HR、心率变异性和低频与高频比值,记录肌松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2组不同时点MAP、HR、心率变异性和低频与高频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组比较,G组肌松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5%恢复时间、T15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延长(P<0.05).结论 罗库溴铵在全身型MG患者的肌松维持时间长于眼肌型,而起效时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RB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行外科手术并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183例,男113例,女70例,年龄16~77岁,体重20~80 kg,ASAⅠ或Ⅱ级,根据CRB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无症状组(C组)和有症状组(U组)。收集患者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插入导尿管时机、插入导尿管型号、抗胆碱能药物使用情况、导尿管润滑剂类型等。记录术后CRBD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CRBD的危险因素及其与CRB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生CRBD患者76例(41.5%),其中轻度28例(15.3%),中度35例(19.1%),重度13例(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139,95%CI 1.096~4.172,P=0.026)、麻醉后插入导尿管(OR=2.553,95%CI 1.327~4.912,P=0.005)、碘伏润滑剂(OR=2.017,95%CI 1.053~3.863,P=0.034)是术后CRBD的独立危险因素。插入导尿管时机和导尿管润滑剂类型与CRBD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正确的导尿时机和合理使用润滑剂可以减少术后CRB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7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28天死亡率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18)两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FT3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选者平均年龄(67.09±14.56)岁,28天病死率为31.6%,APACHEⅡ评分为(23.72±7.74);死亡组患者APACHEII评分、血肌酐、乳酸、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FT3水平低于存活组。多因素分析示FT3是成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联合血乳酸(Lac)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有更强的预测价值。结论 成人脓毒症早期,FT3降低可能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FT3联合血Lac早期预测成人脓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可条件性诱导PLK1-shRNA稳定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为深入研究PLK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合成PLK1-shRNA寡核苷酸,退火后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Tet-On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Stbl3,利用菌落PCR和测序分析鉴定阳性重组子。用pLKO-shPLK1-Tet-On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食管癌细胞KYSE510,利用嘌呤霉素筛选可诱导PLK1-shRNA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强力霉素(Dox)诱导PLK1-shRNA表达的效率。结果:菌落PCR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LKO-shPLK1-Tet-On重组质粒中PLK1-shRNA的序列及插入位点正确。包装、收获病毒并感染KYSE510细胞后,筛选获得了具有嘌呤霉素抗性的稳定细胞株KYSE510-shPLK1-Tet-On。qRT-PCR和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0.1 μg/mL Dox即可显著下调KYSE510-shPLK1-Tet-On细胞中PLK1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诱导型PLK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筛选获得了可条件性诱导PLK1稳定敲降的食管癌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PLK1异常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确定盐酸考尼伐坦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按2015版《中国药典》进行干扰试验。结果:以内毒素分散剂加乳酸超声分散均匀的方法制备供试液,对盐酸考尼伐坦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盐酸考尼伐坦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