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28例患儿氯胺酮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麻醉各个领域,它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特别适合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但氯胺酮麻醉术后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除恶心、呕吐等表现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麻醉苏醒期内肢体不自主运动较常见,偶可出现抽搐或惊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较大,躁动患儿往往出现较高的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从而增加内出血的机会;躁动时的体动挣扎会危及缝合线、引流管、各种导管等,从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甚至出现意外伤害及自伤,因此加强对小儿麻醉术后恢复期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进行早期识别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理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满意度较高。结论及时准确的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进行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病情,减少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次生代谢产物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及黄连花薹抗菌作用机制差异。方法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检测平台,自建黄连及黄连花薹次生代谢产物数据库(MWDB),通过代谢物信息公共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黄连花薹和黄连的次生代谢组差异,筛选含量相对较高的黄连花薹18个代谢产物和11个黄连代谢产物,借助BATMAN-TCM数据库获取成分作用靶点,于UniProt数据库中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通过GeneCards检索抗菌基因,使用Venny平台获得成分和抗菌的交集基因。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通过GraphPad Prism软件和OmicShare数据库绘制柱状图及高级气泡图使结果可视化。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对比二者抗菌差异性。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黄连发挥抗菌有效活性成分比黄连花薹少5个,抗菌靶点比黄连花薹多55个;预测黄连和黄连花薹对抗菌作用的共同成分为槲皮素和小檗碱;参与抗菌作用的不同关键基因有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过氧化氢酶(CAT);涉及的不同关键通路有疟疾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黄连与黄连花薹主要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抗菌作用,可为黄连和黄连花薹抗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同时为黄连花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外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制订详细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外瘘口早日愈合.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有20例治愈,5例自动出院,2例形成慢性肠外瘘反复发作,3例死亡.结论 对肠外瘘患者要从多方面进行细致而周到的护理会大大提高肠瘘的并发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6.
HPLC法测定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转移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符合药典规定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转移率进行考察,建立药材的有效成分转移率检查项,达到控制成品的目的 ,同时对现行的金银花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完善,建立金银花的内控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同一提取方法对不同批次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提取转移率进行考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批次金银花药材在符合药典规定和内控指纹图谱规定的基础上,按照相同工艺进行提取,绿原酸提取转移率相差较大.即符合药典规定和内控指纹图谱规定的金银花药材,可能会因为其提取转移率不合格,而导致成品不合格.结论 建议在金银花药材标准中加入"有效成份转移率"检查项以更好地控制药材内在质量,从而保障使用金银花原药材的中成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胃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和奥美拉唑(对照组)为主的三联疗法,观察两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91.9%,Hp根除率91.9%;对照组分别为92.7%、90.2%,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埃索美拉唑及奥美拉唑均可有效清除Hp,促使溃疡愈合,安全性较好,但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首过效应少,药效持久。  相似文献   
8.
应用APC综合分析法:分析73例围产儿死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玲  谷丽 《实用新医学》2001,3(12):1065-1066
目的:了解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58例经上消化道造影(GI)或纤维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病例回顾分析。结果:学龄儿童患病居多,腹痛,黑便是常见症状,少数以不明原因的贫血起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儿童消化性溃疡病的重要原因,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铋剂为主的药物三联疗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D-101大孔树脂用于中药精制工艺预处理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用于中药精制工艺的D-101大孔树脂预处理工艺.方法 以有机溶剂残留量为指标,采用定性及定量测定方法对预处理溶媒及洗脱后树脂中有机溶剂残留进行检测.结果 最佳工艺为:加入2 BV的5%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作为浸泡溶剂,浸泡3h后,滤取树脂,装柱,用4 BV 95%的乙醇洗脱,洗脱速度为4 BV/h.结论 优选后的工艺较树脂使用说明书中推荐工艺节约洗脱时间,并能减少洗脱溶剂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