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采用腺嘌呤(Adenine)、乙胺丁醇灌喂大鼠诱导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除湿化瘀方对其血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鼠作为模型动物,以腺嘌呤、乙胺丁醇为造模剂,塑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动态检测大鼠血尿酸、XOD等生化指标。结果:除湿化瘀方高剂量给药7、14天可明显降低腺嘌呤、乙胺丁醇诱发的大鼠血尿酸升高,第7天可明显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水平,对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别嘌醇组。结论:(1)除湿化瘀方有明显降尿酸作用。(2)降尿酸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益气温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中药益气温督方治疗)各4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36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29例(72.50%);经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评估炎症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及躯体功能指数(BASFI)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能够抑制活动期炎症因子,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为标志,而髋、肩以外的四肢关节受累少见[1].早期主要表现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常发生脊柱强直、畸形.该病属于中医"痹证、腰痛"范畴,笔者临床运用自拟补肾汤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已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蜂针合补肾化瘀方治疗强直性眷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蜂针加内服补肾化瘀方治疗蜂针试针为阴性患者56例,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和体征改善情况、副作用.结果:临床缓解6例(占10.7%),显效16例(占28.6%),有效29例(占51.8%),无效5例(占8.9%),总有效率为91.1%.副作用反应为偶见低热、皮肤瘙痒、轻微荨麻疹、疼痛,偶见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结论:蜂针合补肾化瘀方治疗该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满意,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2岁,因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伴晨僵20多年,左手指疼痛青紫10余天入院。患者20多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双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伴有晨僵,约1~2h,无皮疹、口腔溃疡、雷诺现象,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考虑为“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片、芬必得”及中药等治疗,症状未控制。逐渐出现双侧腕关节僵直,手指变形。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第二节以及末节青紫,刺痛,呈间歇性发作,夜间疼痛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仙脂封髓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护骨素(OPG)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钙尔奇D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仙脂封髓汤口服。结果:治疗后,2组晨僵、握力、疼痛关节个数、关节休息痛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骨密度(BMD)、OPG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晨僵、握力、疼痛关节个数、ESR、RF、BMD、OPG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握力、关节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OPG表达水平及BMD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皮疹、消化不良、腹泻。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均能耐受完成临床观察。结论:仙脂封髓汤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骨素表达水平,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信号的Lyapunov指数谱。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西医诊断冠心病且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步12导联心电图信号的Lyapunov指数谱差异。结果:两组年龄、吸烟史、体重质量指数(IBM)、血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同步12导联(Ⅰ、Ⅱ、Ⅲ、a VR、a VL、a VF、V1、V2、V3、V4、V5和V6)心电图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为(0.0201±0.0037)、(0.0193±0.0036)、(0.0282±0.0057)、(0.0276±0.0057)、(0.0297±0.0065)、(0.0270±0.0059)、(0.0273±0.0066)、(0.0290±0.0065)、(0.0279±0.0068)、(0.0277±0.0062)、(0.0274±0.0061)和(0.0285±0.00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649±0.0092)、(0.0621±0.0088)、(0.0866±0.0010)、(0.0880±0.0094)、(0.0797±0.0087)、(0.0801±0.0087)、(0.0826±0.0095)、(0.0806±0.0105)、(0.0769±0.0099)、(0.0864±0.0089)、(0.0811±0.0087)和(0.0764±0.00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图和lyapunov指数谱变化曲线图发现,心电图信号具有明显的混沌特征。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可作为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益气、活血化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疗效,并从实验及临床进行了有益研究,研究益气活血中药抗风湿对于丰富益气活血理论及对类风湿关节炎防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献敏  王辉  徐剑锋  徐泽军  叶仁群 《新中医》2022,54(23):117-120
目的:观察祛风除湿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 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除湿通脉方治疗。2 组疗程均为1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28 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8.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到12 周,2 组CRP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8 周后到12 周,2 组ESR、DAS28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ESR、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ESR、CRP、DAS28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除湿通脉方联合西药能够有效缓解RA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