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应激性溃疡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不同时间与方法所造成的应激性溃疡的模型。结果:禁食48小时,捆绑加浸水5小时,松绑后19小时,实验鼠胃粘膜出现多数病灶深、范围大、分布广的病灶,表现为出血、糜烂和溃疡,可谓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5—2007年共收治因插秧致腕背伸肌腱断裂患者36例。女性33例,男性3例。采用肌腱直接吻合31例,行肌腱转位5例。术后石膏托固定四周,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A细胞与肠胆碱能神经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硝酸钴选择性破坏胰岛A细胞的大鼠空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末梢VAChT阳性反应物的变化 (注钴后 1,2 ,3,4,6 ,10d) ,并进行显微图象定量分析。结果 注钴后 2d开始 ,VAChT阳性反应物显著减少 (P <0 0 5 ) ;尤以 3,4d后最为显著 (P <0 0 1) ,10天后恢复。结论 胰岛A细胞可能参与肠胆碱能神经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4.
中间综合征15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崇建  徐广 《中国医刊》2001,36(12):43-4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除引起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外 ,还可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 ,这就是临床所谓的“中间综合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过程中 ,“中间综合征”已成为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充分认识中间综合征对提高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 1999年 ,所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 ,其中有 15例出现中间综合征。消化道吸收中毒 14例、皮肤吸收中毒 1例。年龄最小者14岁 ,15~ 2 9岁 5例 ,30~ 4 9岁 7例 ,5 0岁以上 2例。有 14例病人在 1小时内急症入院。1 2 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5.
梁龙鑫  任璐彤  刘婷婷  高源  徐广  肖小河  柏兆方 《中草药》2023,54(11):3524-3533
目的 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及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甘草抗炎、抗氧化应激的有效组分,采用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 mg/kg)诱导C57BL/6小鼠脓毒血症致死模型以及脓毒血症模型,评价致死模型中小鼠的生存率及脓毒血症模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以及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基于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筛选出甘草中有效组分刺甘草查耳酮,可显著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和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分析97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临时起搏器置入(OR=6.314)、房颤病史(OR=2.583)、感染(OR=8.368)、吸烟(OR=1.639)、心功能≥NYHAⅢ级(OR=1.972)为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β=-1.761;OR=2.169)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临时起搏器置入、房颤病史、感染、吸烟、心功能≥NYHAⅢ级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5岁,因“脐部外生性肿物2个月”于2013年4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心肺无异常。脐部可见直径约4 cm外生肿物,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腹部无明确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血红蛋白101 g/L,红细胞压积31.2%;癌胚抗原:53.23 ng/ml,余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体表及腹部彩超显示:脐周腹壁内实质性低回声肿物,有丰富血管信号,直径约38 mm,厚径34 mm,深部达腹壁深层距壁层腹膜3.8 mm;肝右叶可见3.8 cm &#215;3.3 cm 低回声光团,界限清,形态欠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晕。脐部肿物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示:(脐部)送检坏死组织内见少量异型腺体,符合腺癌形态,见图1。胸部CT未见异常。腹部及盆腔CT (平扫+增强)示:肝右叶病变及结肠肝曲、横结肠管壁改变,考虑恶性占位性病变,见图2。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约70 cm处见一增生型肿物,表面凹凸不平、污秽,黏膜充血、水肿,色暗红,质脆易出血,病变侵及肠管全周,致肠腔狭窄;活检病理示:结肠中分化腺癌。术前诊断:右半结肠癌、肝转移瘤、脐部转移癌。经术前评估及与家属沟通知情同意后,于4月13日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及脐部转移癌切除术。术后脐部转移瘤大体标本见图3。术后病理示: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浸润肠壁全层,脉管内见有癌浸润,脐部内见癌转移,双切缘未见癌,大网膜内未见癌浸润,肠周围淋巴结(0/29)均未见癌转移。TNM分期为T4N0M1。患者病情平稳后,于4月24日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5月8日再次入院治疗,给予口服替吉奥胶囊(20 mg/片,江苏恒瑞)3片/次、2次/d,口服2周休息1周,坚持4周期,肝脏转移瘤行咖玛刀照射治疗,转移瘤体积明显缩小。随访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可,复查无腹部、盆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3,4-亚甲二氧苯基甲酰吗啉(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试验测定化合物1与AMPA受体结合的IC50值;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能力和结合模式。结果 化合物1与AMPA受体结合的IC50值为1.74×10-9 mol·L-1,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能为-5.46 kcal·mol-1,同样表明结合能力较强。结合的驱动力主要是氢键、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化合物1结构中O原子可与AMPA受体的Ser108、Ser242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这可能是该化合物与AMPA受体结合的重要位点。结论 化合物1可与AMPA结合,且结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p15、p16、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5、p16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52例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5、p16和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15、p16和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3%、44.2%、40.4%;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在统计学上均差异显著(P<0.05),而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nm2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15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p15、p16和nm23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两者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P15、P16和nm23蛋白的表达可为临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术后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社会人口学及临床因素与乳腺癌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天津肿瘤医院收治的5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患者在本院完成保乳手术或改良根治术,年龄24~75岁,平均48.5岁。采用乳腺癌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凋查,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与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度有关的社会人口学(包括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等)及临床相关因素。结果量表的回收率是97.6%,有效的量表468份。手术方式是患者术后形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在上肢恢复情况方面,收入(P〈0.05)和手术方式(P〈0.05)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保乳手术后患者的形体和上肢恢复满意度均高于根治术患者,另外收入水平通过影响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而间接影响患者的上肢恢复情况;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