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前联合一后联合间线与体表听眦线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C-PC间线与体表MC线之间的关系,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分析90例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测量AC-PC线与MC线之间的夹角,确定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CT定位,观察定位效果,验证可靠性.结果AC-PC线与MC线的夹角为7°~13°(9.925±1.24)°.AC-PC线与MC线向前开放10°角的角边线(MB线)基本平行.本研究中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91.8%(脑室造影组87.3%);随访观察CT组的总有效率为95.3%.结论①体表MB线与颅内AC-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②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CT定位时,可用MC线向前开放10度角边线,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AC— PC间线与体表 MC线之间的关系 ,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 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 分析 90例 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 ,测量 AC— PC线与 MC线之间的夹角 ,确定 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 CT定位 ,观察定位效果 ,验证可靠性。结果  AC— PC线与 MC线的夹角为 7°~ 13°(9.92 5± 1.2 4)°。 AC- PC线与 MC线向前开放 10°角的角边线 (MB线 )基本平行。本研究中 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 91.8% (脑室造影组 87.3% ) ;随访观察 CT组的总有效率为 95 .3%。结论  1体表 MB线与颅内 AC- 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 ;2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CT定位时 ,可用 MC线向前开放 10度角边线 ,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CT随访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后CT随访的时机和扫描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中的盯例患者,在术后1周至6个月的CT扫描方法和CT表现。结果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毁损灶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各不相同。毁损灶在早期(一个月内)CT表现呈混合密度,中央区以稍高密度为主,而周围则呈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中央区大部无强化,而边缘则呈不均匀强化。半年后随访病灶则呈边界清楚不强化的低密度影。结论 早期CT随访判定局部是否存在出血,毁损灶大小,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后期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残留和复发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后期CT随访时应常规进行螺旋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4.
1998年的RSNA(北美放射学术年会)上,全球四家大型医疗设备供给商(GE,TOSHIBA,MAR-CONI,SIEMENS)同时推出了多层面CT(Multi-slice CT scanner)。多层面CT出现以来,装机非常迅速,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全球装机量达500余台,以北美和日本安装居多。国内自上海安装第一台多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的CT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的疗效。方法:245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中的97例分别在术后1w、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不同病灶在不同的时期毁损灶的CT表现各不相同。直径小于3.5cm的病灶在早期呈同心圆改变,中央混合密度区为病区的实际毁损区,且与疗效相关。大于3.5cm的病灶由于采用多灶毁损,则显示为伴有环形低密度区的以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影。低密度区多有强化。后期病灶则为不强化的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扫描,对判断毁损灶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扫描尤其是螺旋CT双期扫描,对判定病灶的残留和复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所以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为患者后期生存时间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胰头癌一经发现,大多为中晚期,切除率极低[1,2],治疗效果不佳。有报道通过胰头癌穿刺125I  相似文献   
7.
影像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影像质量管理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以为质量管理只要条件选准,照片照好就行了。但怎样才能照好一张片子,它涉及到哪些环节?不少人并未真正了解。究其原因,是因为对质量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思路愈来愈窄,办法愈来愈少,严重影响了像质量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我们选择了一些有关影像质量管理的用语,目的在于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枕关节近距离投照在放射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临床确诊患者的张口近距离环枕关节投照的胶片图像质量和放射诊断的准确率,并与50例常规X线投照胶片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张口近距离环枕关节投照胶片图像合格率1000%,X线诊断准确率1000%,常规X线投照胶片的合格率517%,X线诊断准确率135%,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诊断准确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张口近距离X线投照能明显提高环枕关节摄片的图像质量,大大提高环枕关节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 ,影像检查是发现肺癌的主要手段。由于有些肺癌表现不典型 ,常造成漏诊或误诊 ,带来不良后果〔1~ 3〕。为此 ,笔者收集了 33例经确诊的早期肺癌的X线平片和CT资料进行分析 ,重点探讨早期肺癌的影像表现、误诊原因及检查方法的选择。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资资料 本组共 33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4 3~ 72岁 ,平均 5 4岁。发现肺部阴影时间 2 0~5 6d ,平均 4 0d。 6例来源于健康体检 ,2 7例为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1 2 检查方法  (1)平片 :正位 10 0kV ,12~ 15mAS ,焦片距 180cm ;…  相似文献   
10.
肝脏淋巴动力学异常改变的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了700例肝硬化、肝硬化伴肝癌、肝转移瘤的CT扫描,93例(13.28%)增强后有门静脉分支和/或肝内下腔静脉周围低密度区(PVLs),此征象反映了肝内淋巴动力学的异常改变,病理上的主要改变之一是两边淋巴管扩张,以上肝脏疾病中PVLs的出现主要原因是肝内淋巴液生成增多。讨论了肝内淋巴管扩张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诊断要点和与肝内胆管扩张的鉴别方法。肝内淋巴动力学改变的影像诊断较困难,CT扫描显示的PVLs为无创性判断肝内淋巴动力学改变提供了安全简便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cT上PVLs作为反映肝内淋巴动力学改变的指标已被肯定,对其与各种疾病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对于完善肝脏的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