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问题。方法:86例共102个关节,病侧股骨头钻孔减压术后即行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中西药物扩血管及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疼痛消失或缓解92.16%(94/102),疼痛缓解不明显7.84%(8/102),再次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总有效率100%。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增多、分布区延长,特别是1~2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43/57)。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术后即行动脉内灌注中西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疗效肯定,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 90年代发展较快的新型广谱、高效抗感染药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目前常用有 6种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笔者着重对新药品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察、分析 ,并按不良反应所呈现的系统进行分类统计 ,以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临 床 资 料  作者于 2 0 0 0年在重庆大坪医院进修期间 ,大坪医院医、护等各级人员 1 994年— 2 0 0 1年上报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如下 :医师 1 4 9例 ,护师 1 4 0例 ,药师 6例。通过对报表的统计 …  相似文献   
3.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 ,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 ,其理想的血液浓度为 0。然而 ,由于环境中铅普遍存在 ,绝大多数个体中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 ,对铅毒性特别敏感 ,儿童铅损伤较为普遍。通过测定血液中锌原卟啉 ( ZPP血铅间接指示参数 ) ,用于筛检儿童铅损伤 ,由于专用仪器的推广 ,测定简便快速 ,并且不需任何试剂 ,适宜现场操作而被保健机构所广泛采用。但在应用 ZPP筛检儿童铅损伤时 ,有几个问题应加以注意。1  ZPP的参考值各地报告差异较大 ,但大多采用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相同…  相似文献   
4.
颅内前联合一后联合间线与体表听眦线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C-PC间线与体表MC线之间的关系,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分析90例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测量AC-PC线与MC线之间的夹角,确定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CT定位,观察定位效果,验证可靠性.结果AC-PC线与MC线的夹角为7°~13°(9.925±1.24)°.AC-PC线与MC线向前开放10°角的角边线(MB线)基本平行.本研究中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91.8%(脑室造影组87.3%);随访观察CT组的总有效率为95.3%.结论①体表MB线与颅内AC-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②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CT定位时,可用MC线向前开放10度角边线,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AC— PC间线与体表 MC线之间的关系 ,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 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 分析 90例 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 ,测量 AC— PC线与 MC线之间的夹角 ,确定 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 CT定位 ,观察定位效果 ,验证可靠性。结果  AC— PC线与 MC线的夹角为 7°~ 13°(9.92 5± 1.2 4)°。 AC- PC线与 MC线向前开放 10°角的角边线 (MB线 )基本平行。本研究中 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 91.8% (脑室造影组 87.3% ) ;随访观察 CT组的总有效率为 95 .3%。结论  1体表 MB线与颅内 AC- 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 ;2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CT定位时 ,可用 MC线向前开放 10度角边线 ,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6.
王迎春  顾明等 《铁道医学》2001,29(6):395-39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22例单纯采用经导管肝癌供血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组16例在采用TACE的同时加经皮肝门静脉穿刺注射IL-2。结果:对照组癌栓消失1例,缩小8例,总有效率为40.9%,治疗组消失2例,缩小8例,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45.5%,27.3%,27.3%,0,0,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而治疗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50.0%,31.5%,12.5%,6.3%,中位生存期8.7个月。1.5,2.0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TACE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引导下经皮门静脉注射IL-2,为临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引方法简便,安全,重复性好,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999年,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之一便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这项改革的基本方案已经出台。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方面人士,并整理如下。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致何时实施?答:真正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一改革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经贸部门共同努力的一项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制订医改的各项配套方案。卫生部门还将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中,上肢血管异常时PTCA导丝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近3年行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2000例,如果 0.035"J型导丝和亲水超滑导丝在右上肢血管推送过程中遇到阻力,遂撤出导丝,进行上肢局部血管造影,如果疑似桡动脉痉挛的,局部推注维拉帕米100~200ug后再次复查血管造影。结果仍有40例未能成功,其中桡动脉环9例、严重桡动脉狭窄18例、桡动脉发育细小8例、桡动脉痉挛5例,随机分成PTCA导丝组和改股动脉组。PTCA导丝组改用PTCA导丝,最终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改股动脉组直接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局部出血、血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95%比100%,P=0.746),PTCA导丝组操作时间长于改股动脉组[(950.0±125.3)s比(710.0±98.3)s, P=0.032],两组造影剂用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50.0±6.3)ml比(47.0±5.9)ml,P=0.18],改股动脉组出血、血肿并发症多于PTCA组(20%比0%,P=0.035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当上肢血管发生异常,常规导丝不能完成时,换用PTCA导丝,操作轻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特别对于不适合经股动脉造影的患者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PCI)中渐进缺血后适应(IP)再灌注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江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PCI的STEAMI患者10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组32例、渐进IP组30例、常规再灌注组40例。IP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通过预扩张球囊充盈/撤压时间为1 min/1 min,循环3次,然后予以持续再灌注;渐进IP组实施IP的时间呈渐进变化,即在3次球囊充盈/撤压时间分别为1 min/1 min、30 s/30 s、15 s/15 s;常规再灌注组闭塞血管开通后持续恢复冠脉供血。比较3组相关导联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回落率、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基线资料均衡,有可比性。渐进IP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30.0%(9/30)比55.0%(22/40), P<0.05〕,IP组〔34.4%(11/32)〕室早发生率虽低于常规再灌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和渐进IP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15.6%(5/32)、13.3%(4/30)比40.0%(16/40),均P<0.05〕。IP组、渐进IP组心室纤颤、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再灌注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组、渐进IP组ST段回落率、CTFC、CK-MB峰值均明显低于的常规再灌注组〔ST段回落:(56.7±18.3)%、(57.3±21.5)%比(44.6±21.6)%;CTFC(帧):25.47±5.37、24.46±6.41比31.62±7.56;CK-MB峰值(U/L):126.3±78.5、121.6±82.5比147.4±72.5;均P<0.05〕,且以渐进IP组作用更优。IP组、渐进IP组LVEF水平均高于常规再灌注组(0.507±0.042、0.511±0.062比0.497±0.0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再灌注组因反复室颤不能纠正死亡1例,无复流死亡1例。3组均各有1例患者术后4周内死亡,其中常规再灌注组1例为难治性心衰,IP组的2例均考虑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各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论渐进IP能更显著减轻STEAMI患者PPCI术中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肌营养素1(CT-1)及其受体gp130在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so损伤组,卡托普利(Cap)预处理组;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用生化方法检测心肌酶,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T-1 mRNA、gp130 mRNA的表达。结果 Cap预处理组与Iso损伤组比较,心肌坏死面积减小,肌酸激酶(CK)、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乳酸脱氢酶(LDH)降低,CT-1 mRNA和gp130 mRNA表达增高(P<0.01,P<0.05)。结论 Cap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CT-1的表达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