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287-2288,229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同期植骨融合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37.5岁。选择钛合金为内固定材料,术前后凸成角10°-65°,平均26°。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偏侧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结果 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块和内固定物均无松动、移位和脱出,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选择性病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个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单侧PVP术后对侧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4-05在我院经单侧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共286例,其中再发对侧椎体骨折16例16椎体,10例经对侧椎弓根再次采用PVP术,6例采用卧床休息保守治疗,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3、6、12月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再骨折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后24h疼痛明显改善,保守治疗组1月后疼痛减轻,随访3、6、12月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别,随访期间未再出现骨折。结论 PVP术后再次骨折后行PVP,可及时有效的缓解疼痛,保守治疗同样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规律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预防再次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致脑脊液漏的处理经验。方法选择颈椎前路手术致脑脊液漏患者7例,均为术中发现。3例后纵韧带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在切除骨化块后发现硬膜缺损,术中取肌肉筋膜片缝合;2例撕裂相对较长,术中直接缝合;2例破损较小,未予缝合;均予漏口表面填塞明胶海绵,切口放置引流管,分层严密缝合。术后予局部引流、卧床休息、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5例术中缝合修补缺损者,术后脑脊液漏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未予缝合者,术后出现伤口及椎管内感染,予伤口清创、硬脊膜破裂缝合修补、腰穿引流、鞘内给药及有效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均未发现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于颈椎前路手术致硬脊膜破损者,应尽量术中缝合,可有效防止脑脊液漏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检查甲状腺肿块69例,对照病理结果分析。结果南肿块的彤态、边界、内部回声、内部有无砂砾样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状态及脉冲多普勒显示的频谱特征等多参数综合分析,初步筛查良恶性肿块。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肿块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重庆医学》2013,(30):3631-3633,3635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经腹直肌内侧腹膜外入路椎间植骨治疗严重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经腹直肌内侧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取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L4~S1椎体结核患者17例,术前均行X线片,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病变累及L5~S18例,L4~5 6例,L4~S1 3例;单侧腰大肌脓肿6例,双侧腰大肌脓肿3例,其中8例椎管内受侵;5例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4例,C级1例。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术后常规支持及抗结核治疗9~12月,定期随访(术后3、6、9、12个月,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查红细胞沉降率、摄X线片评估结核活动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按照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对比研究手术前后腰骶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大血管、神经损伤,1例术中出现输尿管损伤,及时修补后愈合,17例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10~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无结核性腹膜炎,无勃起功能障碍,无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结核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7.5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除1例为D级外,其余4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患者的腰骶角由术前的19.8°~27.8°[平均(23.8°±4.0°)]矫正为术后的25.5°~32.7°[平均(29.1°±3.6°)],术后的腰骶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经腹直肌内侧腹膜外入路椎间植骨是治疗严重腰骶椎结核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可彻底清除病灶,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衰竭(DHF)患者外周血NF—kB、血清TGF-β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DHF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NF-kB和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利用心脏超声检测结果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应力(MWS)。结果DHF患者NF-kB、TGF-β1水平和LVMI、MW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JP〈O.01),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1);DHF患者NF-kB、TGF-β1水平与反应心室重构的指标LVMI、MWS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F-kB、TGF-β1水平与LVMI均呈独立正相关(P〈0.01)。结论DHF患者NF-kB、TGF-β1水平增加,与DHF患者心室重构严重程度呈独立、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的方法仍以传统的复位石膏固定居多,对大多数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行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从而易造成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与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整,从而继发腕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上的发展,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日益增多.本文将63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心电图(ECG)、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ECG、MRI和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 2007年2月一2014年2月收治6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法:Ⅲ型27例,Ⅳ型23例,V型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64例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获得随访,经6~36月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6%,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适用于70岁以上患者,往往合并有内科疾病,在围手术期应尽可能纠正心肺肝肾等功能异常,保留小粗隆并重建股骨距,改善了股骨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提高了手术的优良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抗结核治疗2周,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1 a.随访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无大血管及神经损伤,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时间1~3a.术后1个月ESR开始下降,术后3~6个月降至正常,植骨块术后6~7个月融合,无移位和吸收,全部骨性愈合,短期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无结核病灶复发.末次随访融合节段后凸角4°±2.5°,与术前比较,P< 0.05.6例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均达到E级.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