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在早期梅毒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免疫印迹法(WB)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为早期梅毒的26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500 mg/d,1次/d,连续10 d空腹口服治疗。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并做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梅毒颗粒凝集实验(TPPA)、WB血清学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后26例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或消退,RPR 17例(65.4%)阴转,WB 3例(11.5%)阴转;6个月后RPR 25例(96.2%)阴转,WB 3例(11.5%)阴转;1年后RPR 26例(100%)阴转,WB 4例(15.4%)阴转;2年后RPR 26例(100%)阴转,WB 10例(38.6%)阴转。结论RPR在短时间内转阴率高,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肯定。免疫印迹法在梅毒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作为早期梅毒的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明确外周血RNA定量分析最佳内参基因组合。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管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qBASE+软件对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筛选最佳内参基因组合。结果采用冠心病病例对照人群共98例,常用内参基因ACTB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大。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DECR1GAPDHTRAP1PPIBACTB,并分析出最佳内参基因组合为DECR1、GAPDH和TRAP1。结论研究结果为冠心病外周血的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为该类样品的基因表达定量分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梅毒实验室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为了确立早期梅毒诊断指标及寻找指导临床梅毒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本研究采用目前临床上检测梅毒常用的RPR试验、TPPA试验及先进的免疫印迹(WB)法,来分别检测3种不同抗体即拟心磷脂抗体、苍白螺旋体菌体抗体及特异性抗原抗体,为临床早期梅毒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5年来诊治的梅毒患者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符合情况,分析耐药基因检出与生物耐药诱导的关系,并预测细菌耐药流行趋势,从基因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KB纸片法检测本院2004~2005年分离的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榆测葡萄球菌MsrA、vgb、Sat4、ermA、ermB、ermC、mphA、MefA/E、ereA、ereB 10种耐药基因,并将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进行比较.将对红霉素表型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诱导,对比诱导前后药敏结果.结果 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的占80.88%,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占43.38%,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MsrA、Sat4、ermA、ermB、ermC、mphA、ereB 7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3.82%.其中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C的阳性率最高,占检测基因的67.54%;其次为Sat4、MsrA、ereB、ermA、ermB、mphA,分别占50.00%、28.95%、22.81%、15.80%、9.65%、1.75%.MRSA、MRCNS、MSSA、MSCNS菌株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0.78%、73.08%、55.55%.11株对红霉素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经红霉素诱导后有9株转为耐药,诱导阳性率为81.82%.结论 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在部分敏感株中检测出耐药基因,经诱导可产生耐药,提示菌株有潜在耐药性,需特别引起临床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同时开展表型及基因型检测,指导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快速筛查技术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并对检出的hMPV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采用Luminex 100多功能悬浮点阵检测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同时筛查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7种病毒、11个亚型.人类偏肺病毒的鉴定采用hMPV核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段PCR扩增、核酸测序,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47份临床标本共筛查出病毒19株,检出率40.2%(19/4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8份、占检出病毒的42.1%(8/19),流感病毒7份(占36.8%),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偏肺病毒各1份(占5.3%).检出的这例人类偏肺病毒为深圳地区首例,经hMPV核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段核酸序列分析,其与hMPV日本株、北京株、泰国株的同源性>98%.进化树分析表明深圳株的病毒核蛋白基因与北京株、日本株、泰国株等在同一基因进化簇中.结论 人类偏肺病毒可能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多功能悬浮点阵和多重PCR技术对病毒感染件疾病的快速筛查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解决流行病病原学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OX40配体蛋白基因(TNFSF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选取冠心病患者369例和匹配的对照组360例。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及其它流行病学资料,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各组TNFSF4基因rs3850641位点A/G的基因型并统计各组的基因型频率。结果冠心病组rs3850641G等位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P=0.039)。结论TNFSF4基因rs3850641位点A/G多态性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  相似文献   
9.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以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社会功能缺陷的重症精神疾病。目前,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近年来,发现遗传学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与患者亲属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许多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也被发现。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IC53基因超表达改变系列心衰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我们于2002年报道了IC53基因在心衰模型中高表达并能促进细胞增殖,为了进一步探讨IC53基因高表达在心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基因芯片分析IC53基因超表达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将IC53基因读码框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中并稳定转染ECV304细胞,分别从转染pCDNA3.1/Myc-His(-)A及pCDNA3.1/Myc-His(-)A—IC53的细胞中提取总RNA,分离mRNA,逆转录标记后与购自Clontech的人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芯片杂交,并以Nothern杂交验证。结果IC53超表达能调控系列心血管疾病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的基因有PDGF—B、Vimentin、Integrinα2、Integrinα4、aetinα2、desmocollin 3A/3B、14kD Leetin、ecNOS等,显著下调的基因有Fos related antigen 1、TFPI2、hDLCl、Caveolin 1、Caveolin 2、Caveolin 3、endothelin-convening enzyme 1等。结论IC53基因超表达可以调控一些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参与心衰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