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内镜(DBE)在诊断小肠间质瘤中的价值,并比较DBE结果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2例经DBE检查确诊为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和不完全小肠梗阻。6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原发于十二指肠者6例,空肠34例,回肠22例;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58例局限性小肠间质瘤中,极低度危险者1例,低度危险者49例,中度危险者3例,高度危险者5例。62例患者经DB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57例,诊断率达91.9%;23例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法(MSCTE)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20例,诊断率达87.0%。58例局限性病变患者手术完全切除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有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DBE和MSCTE对小肠间质瘤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两者结合有助于小肠间质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可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部分肿瘤细胞对TRAIL不敏感甚至耐药。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是否可增加TRAIL诱导的肝癌细胞株凋亡的敏感性。方法:重组人TRAIL(rhTRAIL)因子分别加入3株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和Bel-7404中培养,联合或不联合相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和对照空病毒Ad5/F35-Null。作用48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TRAIL浓度的增加,3株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活力均不同程度降低。TRAIL与Ad5/F35-XAF1联合作用后,其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单独TRAIL组,而Ad5/F35-Null组细胞活力与单独TRAIL组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和Ad5/F35-Null组相比,TRAIL组和Ad5/F35-XAF1组3株肝癌细胞株的凋亡率均显著增加。TRAIL与Ad5/F35-XAF1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d5/F35-XAF1组或TRAIL组。结论:XAF1可明显增加TRAIL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两者联合应用对诱导不同肝癌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DBE)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临床疑似小肠CD患者分别进行DBE和MSCTE检查并作出诊断.结合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在小肠CD诊断、判断病变范围、活动性和并发症等方面的能力.结果 DBE与MSCTE对小肠CD确诊率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P>0.05).前者阳性似然比为22.5,阴性似然比为0.022;后者阳性似然比为1.6,阴性似然比为0.240.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无-轻度管腔狭窄者判断的一致性明显高于中-重度管腔狭窄者(χ2=11.298,P=0.001).DBE与MSCTE对疾病活动性判断的一致性为95.8%.结论 DBE可能是确诊小肠CD的首选方法,与MSCTE联合应用有利于诊断和评价小肠CD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胃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国人都爱喝茶,但总有人说:“得了胃病是不能喝绿茶的。”这是真的吗?胃病具有季节性常见的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本身这个疾病具有季节性,春季是易发病季节。此外,多数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均与胃酸及胃液分泌异常有关,部分属中医“胃寒”(症见胃院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  相似文献   
6.
^99mTc-hIgG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99mTc-hIgG象法在炎症性肠病定位、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的炎症性肠病病人在正规治疗前、41例经治疗症状得“控制和16例随访过程中症状复发者分别作^99mTc-hIgG核素显象检查。结果:①54例炎症性肠病病人中,50例出现阳性改变,其中2例假阳性,2例因发现新的放射性异常浓集修正丁诊断,4例假阴性,总灵敏度925%,特异性902%,准确率为88.9%;②41例临床缓解病人中,同位素显象出现相应减轻者38例,总符合率92.6%:④16例症状复发者中核素有异常浓集者15例,与临床的符台率为91.6%。结论: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法中,^99mTc-hIgG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辅助性方法,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在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方面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面对面报告解读对提高健康干预效果的影响,加强相关体检及健康管理机构对于报告解读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至少连续2次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检者共689人,按是否接受面对面报告解读分为回复组(n=509)与非回复组(n=180),比较两组间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是经过一定程度的医疗干...  相似文献   
9.
生存素基因突变体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生存素(surviv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而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生存素表达的水平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基因重组构建生存素基因突变体(pcDNA3—survivin—mutant,Cys84Ala)质粒,并以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DNA转入胃癌细胞株,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生存素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吖啶橙染色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结果 通过RT—PCR检测,在所有的胃癌细胞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生存素基因表达,生存素基因突变体Cys84Ala通过抑制野生型生存素基因的功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和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增加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论 突变体Cys84A1a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增加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生存素基因突变体Cys84Ala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小肠肿瘤诊断:双气囊小肠镜与其他检查手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率和准确率。方法对59例临床怀疑小肠肿瘤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有34例和17例患者分别同期行插管法小肠稀钡灌注或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分别由专职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34例小肠稀钡灌注检查者中,19例诊断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55.9%,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12例,诊断准确率为63.2%(12/19例);在15例小肠稀钡灌注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肿瘤3例。17例胶囊内镜检查者中,8例检查结果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47.1%,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4例,诊断准确率为4/8例;在9例胶囊内镜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小肠肿瘤2例。59例患者中,经一侧进镜检查后(经口或经肛)发现小肠肿瘤36例,完成双侧检查后发现肿瘤16例。7例患者在双侧检查后未发现任何病变。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88.1%,并经病理和临床随访确诊。上述三项检查中未见明显的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率及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