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张惠勇  鹿振辉 《中成药》2007,29(1):110-112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 ic Obstructive pu l-monary d isease,COPD)的研究不断深入,并达成诸多共识,但临床尚缺乏能阻止其病情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药辨证施治可对COPD发生发展的多层次、多个环节发挥效应,这与其病程中多系统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自身特点较为吻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扩张症辨证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证候特点.方法:通过对563例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以症状、体征、舌、脉及相关理化检测为变量的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提炼支气管扩张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临床上支气管扩张症多见4种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壅肺证(45.65%)、肝火犯肺证(24.51%)、肺脾气虚证(22.38%)、气阴两虚证(7.46%).结论: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研究支气管扩张症辨证分型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以通过主症判别分析法建立证候识别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组织文库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1965 bp人内质网分子伴侣BiP的全长cDNA,将其克隆入OmicsLinkTM表达载体pReceiver-B01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eceiver-B01a-BiP。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以Ni+-NTA agarose层析柱纯化。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表达产物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形式共同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30%。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000,纯度达到电泳级。经免疫印迹法鉴定,获得的BiP重组蛋白可以与RA患者血清反应,检测的抗BiP抗体在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75.4%(49/65),明显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4.6%(7/48)、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患者7.3%(4/55)及正常人0%(0/71)(P<0.01)。表明,经原核表达获得的BiP全长蛋白,RA患者血清抗体可以很好结合,有望应用于临床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清咳平喘颗粒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痰热郁肺型咳嗽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咳平喘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咳嗽症状、气道反应(血清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or 1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气道反应指标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呼气流量、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治疗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在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改善咳嗽症状,改善肺通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川芎平喘合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选用敏感抗生素,常规止咳、祛痰、平喘,心功能不全者加用地高辛或利尿剂。治疗组除按对照组上述方法处理外,加用川芎平喘合剂,2组疗程均为15d。结果,①川芎平喘合剂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在第8天时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第15天时升高不明显;②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内皮素含量在第8天及第15天均明显升高(P〈0.05,P〈0.01);③治疗组肺动脉压下降在第8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川芎平喘合剂能调节机体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平衡,降低肺动脉高压,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肺结核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肠道菌群紊乱是肺结核的常见合并症。肠道菌群紊乱会加重肺结核的病理损伤。从中医病机角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络理论、津液理论及气机升降理论。从生物学机制角度,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产生抗结核作用的代谢产物以限制肺结核进展;肺结核导致的肠道菌群改变或与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相关;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或与药物杀菌性相关。肠道菌群的相关疗法对肺结核诊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通过增加肠道益生菌、粪菌移植、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改善饮食结构等方法可调节肠道菌群以达到辅助治疗肺结核的目的。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既往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中国异烟肼(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方法: 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INH基因突变的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的突变基因的突变位点、突变类型,以及氨基酸改变数量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69篇中英文文献,共6393株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95.71%(6119/6393)检测到基因突变或缺失,其中katGinhAaphC突变数量最多,分别占77.57%(4959/6393)、15.20%(972/6393)、3.69%(236/6393)。单基因单位点突变占87.80%(5613/6393),联合突变占12.20%(780/6393)。katG315突变占INH耐药菌株总数的56.22%(3594/6393),katG463突变占10.03%(641/6393),inhA15突变占10.10%(646/6393)。突变形式最常见的是C→T,占10.03%(641/6393)。结论:中国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突变基因最多的是katGinhAahpC,突变密码子最多的是katG315katG463inhA15。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右胁部闷痛不适1月余"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表情轻度痛苦,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瘀斑,胸前皮肤有蜘蛛痣,未见肝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面色无晦暗,颈软,心肺无明显异常发现.腹部不平,右上腹轻度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2.3 cm,质较硬,表面较平,触痛,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叩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且与脾、肾有密切关系。中学认为,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肺病及脾,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壅塞肺气,肺脾两虚。肺病日久亏损。肾精,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气促。阳虚不运则气不化水,水饮内停,致肺脾肾阳气衰微,此外痰浊内蕴化热,痰热壅肺,肺热内郁,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若脾失健运,酿湿成痰,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此即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