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光动力学治疗膀胱癌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男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是国内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90%以上的膀胱肿瘤为移行上皮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而且浅表性肿瘤(Tis、Ta、T1)占绝大多数,约为75%~85%,膀胱癌具有多中心发病、常伴发原位癌、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原癌基因c—myc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扩增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癌基因cmyc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扩增和表达分析张元芳丁强孙逊邹宇用核酸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癌中cmyc基因扩增和表达。初步阐明cmyc基因结构异常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及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科1980~1993年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张元芳 《上海医学》2003,26(5):295-29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其发生率在男性肿瘤中已上升至第 4位 ,在女性肿瘤中居第 8位。绝大多数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 ,以浸润的方式生长 ,复发率为 5 0 %~ 70 %。虽然膀胱癌可用局部治疗控制 ,但仍有 1 0 %~ 1 5 %的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终发展成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或发生其他部位转移。因此 ,研究膀胱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临床及医学相关专业学者十分关注的课题。一、膀胱癌的流行病学膀胱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 ,职业、药物、感染炎症、吸烟、射线等易患因素是可人为避免的。目前 ,尚缺少对内在遗传易感性的研…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0诱导的大鼠树突状细胞体外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诱导的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体外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经典诱导方案的基础上 ,应用IL 10 ( 10 μg/L)抑制大鼠骨髓来源DCs的成熟 (IL 10组 ,10例 ) ,并设对照组 (IL 4组 ,10例 )。培养期间观察DCs形态 ,检测DCs表型、摄取抗原能力、体外免疫功能及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IL 4组比较 ,IL 10组DCs细胞表面CD80 、CD86及OX6低度表达 ( 2 5 .3 %、42 .4%、3 2 .3 % ) ,吞噬能力较强 ( 81.9) ,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该淋巴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 ;培养上清中IL 12水平 ( 4 0 6.5pg/L)及初次MLR培养上清IL 2水平 ( 2 45 .4ng/L)均较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IL 10作用的大鼠imDCs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2 6岁。因右侧腰部酸痛 ,劳累后加重 3个月至我院就诊。B超发现右肾上腺区一 30mm× 37mm暗区 ,界限清晰 ,壁光滑规则 ,回声强 ,内部见少量放射状强光点 ,且右肾立卧位移动度大于 3cm ,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区囊性占位伴右肾下垂。进一步行肾上腺EBCT检查 ,发现右侧肾上腺区 32mm×30mm大小类椭圆形病灶 ,CT值约为4 2~ 5 1HU ,边缘光滑清晰 ,密度均匀 ,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考虑为腺瘤可能性大。内分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 :血浆肾上腺素值 16 3 2 8ng/L ,高于正常值近2倍 ;余血、尿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对32例的尿结石采用化学定量分析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材料力学原理和方 法测定密度、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对其中13例的尿结石作体外碎石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所需 冲击次数与结石成分有关,尤其是草酸钙结石所需冲击次数明显增加;冲击次数与结石物理特 性有关,随结石硬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检测尿结石理化性质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具有重要意 义。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在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8个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18F-FDG PET显像,以鉴别肾上腺肿瘤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同期均行CT检查。结果:CT检查28个肿瘤中22个为恶性肿瘤(其中6个经手术或活检证实,16个随访证实),6个通过活检或随访证实为良性病变。CT发现的19个肾上腺肿瘤中。17个为恶性肿瘤,^18F—FDG PET显像均为阳性。^18F—FDG PE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性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66.7%和92.9%。结论:^18F—FDG PET通过肿瘤的葡萄糖代谢程度来判定病变的性质,对肾上腺恶性病变的标准摄取率(SUV)相对较高,在肾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各种疼痛和不适感等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方法 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试验。 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6例 ,每晚前列安栓 1粒纳肛 ,连续 1个月 ;对照组 36例 ,安慰剂治疗 1个月。根据前列腺按摩液 (EP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 (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 治疗组痊愈 1例 (2 .8% ) ,显效 7例(2 0 .0 % ) ,有效 16例 (45 .7% ) ,总显效率 2 2 .8% ,总有效率 6 8.6 %。对照组无痊愈病例 ,显效 2例(5 .7% ) ,有效 8例 (2 2 .8% ) ,总显效率 5 .7% ,总有效率 2 8.6 %。两组各有 1例在治疗 2周内退出试验。两组相比 ,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直视下经尿道内次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68例尿道狭窄和闭锁患者的疗效和经验,63例1次手术成功;3例行2次、2例行3次成功。结果:68例中,57例术后随访3~71个月,平均28.3个月,43例(75%)均排尿通畅;2例暂时性尿失禁者分别于术后3~6月内恢复。结论: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尿道狭窄和闭锁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例,年龄29~59岁。临床表现为腰痛或下腹部疼痛不适9例,月经紊乱1例,有痛经史8例。B超均提示单侧上尿路扩张并积水,肾盂分离26~52mm。IVU检查示显影不佳5例,发现单侧上尿路扩张并积水7例。7例术前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均低于正常,其中1例GFR〈10ml/min,1例巨大肾积水无功能。结果 11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内分泌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均位于输尿管下段。12例随访3~110个月。1例术后19个月肾积水复发,予以内置输尿管支架,配合注射戈舍瑞林治疗后痊愈。余11例定期复查B超,积水未复发。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引起隐匿性尿路梗阻,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解除梗阻、消除症状、保护肾功能。本病治疗主要有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