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myc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Cmyc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现C-myc和PC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的C-myc和PCNA均定位于肿瘤的细胞核内。58例膀胱癌中C-myc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43.1%和62.1%,并且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提示C-myc和PCNA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相关,并有可能成为评价膀胱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HPV·DNA。结果膀胱癌中HPV16感染率为56.2%(27/48),HPV18感染率为8.4%(4/48)。分化差者HPV16DNA阳性率为74%,显著高于分化好者(27.3%P<0.05)。浸润性者(T2~T4)HPV16阳性率为72%,明显高于浅表性者(25%,P<0.05)。结论HPV16感染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改良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技术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615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可疑病灶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平均活检点数为8点。观察穿刺活检结果。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活检过程。615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腺癌231例(37·6%),前列腺结节状增生358例(58·2%),前列腺炎症9例(1·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外周带系统穿刺联合病灶直接活检技术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且能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84.
前列腺癌130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前列腺癌诊断现状,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1988~1998年收治130例前列腺癌病人,分别通过直肠指检(DRE)、前列腺抗原(PSA)、前列腺穿刺活检、B超、CT、ECT、MR、膀胱镜检查等明确诊断。结果 直肠指标示前列腺增大,质地坚硬或触及结节112例(86.2%)。PSA〈4ng/ml6例(4.6%),PSA4~10ng/ml 16例(12.3%),PSA〉100n  相似文献   
85.
目的;本文探讨人睾丸癌组织中C-myc蛋白及ras基因产物p2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myc和p21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正常睾丸组织和27例军丸癌组织中ras癌基因产物p21和C-myc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5例正常睾丸组织中未发现p21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的p21和C-myc蛋白分别定位于肿瘤的细胞膜上和细胞核内。27例来扎癌中p21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12/27)和48.2%(13/27),并且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结论:提示p21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在睾丸癌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睾丸癌预后的新参数。  相似文献   
86.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术)是将极微量的正电子核素示踪剂(如O.N.C.F等)注射到人体,然后采用特殊的体外测量装置探测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机断层显像法显示人体主要器官的结构和代谢功能。核素的载体是生命代谢的基本物质如葡萄糖(18-FDG),对人体没有放射性损害。PET实质上是一种代  相似文献   
87.
本文报道一位56岁绝经三年的妇女,经过赠卵试管婴儿顺利分娩一健康男婴,孕妇年龄创亚太地区之最。同时讨论了赠卵试管婴儿的适应症、内膜准备和高龄妇女分娩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8.
1992年比利时Palermo历史性地创造了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 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这是人类助孕技术方面一个突破性进展。至今全世界采用ICSI技术已经超过35 000个治疗周期,超过10 319例妊娠,出生婴儿超过5 352名。鉴于ICSI技术在试管婴儿实验室已经相当普遍,因此各国的相关部门都极其重视。我国卫生部也极其重视此事,近期为了防止滥用ICSI技术,出台了相关文件(卫科教发2003,176号),规定了ICSI的适应症:严重的少、弱、畸精子症;不可逆的梗阻性无精子症;生精功能障碍(排除遗传缺陷疾病所致);免疫性不育;体外受…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采用RT—PCR对膀胱癌尿液脱落细胞CK8和CK20的mRNA表达进行分析的实验方法。方法:从22例膀胱癌患尿液脱落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和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扩增,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结果:从所有标本中提取的总RNA均有较好纯度和均一性;22例标本均表达CK8 mRNA,18例标本表达CK20 mRNA。结论:RT—PCR是一种敏感、快捷的检测膀胱癌尿液脱落细胞中CK8、CK20 mRNA表达的方法,可采用此方法从分子水平对膀胱癌患尿液脱落细胞表达产物进行无创性检测,为研究膀胱癌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和探索膀胱癌早期无创性诊断方法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估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治疗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缓解其尿路刺激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溶液治疗。男1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30年,其中>1年者16例。治疗方法为1周1次×4次,然后4周1次×2次,随访至第16周。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填写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不良事件。治疗结果分为完全反应(症状消失或症状总分减少≥90%)、部分反应(症状总分减少50%~89%)、轻度反应(症状总分减少≤49%)和无反应(症状评分无改善)。结果除1例患者中途退出外,共19例患者完成了16周的随访,症状总分从平均22.32±5.53下降至9.47±5.88(P<0.001),尿频评分从8.21±1.75下降至3.89±2.31(P<0.001),尿急评分从7.47±2.14下降至3.37±2.14(P<0.001),尿痛评分从6.63±3.47下降至2.21±2.74(P<0.001)。第16周时总有效率(完全反应及部分反应)为53%(10/19)。除操作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尿道刺激(25%,5/20)、膀胱胀痛加重(5%,1/20)和改变体位时引起的头晕(15%,3/20)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对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