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草多糖抗单疱病毒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3年河南眼科研究所药物室筛选出紫草,紫胡、栀子、薄荷、木通,马勃,半枝莲,喜树果等中草药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有抑制作用。1976—1980年间我科选择其中紫草,紫胡,木通,桅子,  相似文献   
2.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眼眶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矫正眼眶骨折眼球内陷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术前CT诊断明确的14例14眼眼眶骨折患者,术中用钛钉、钛板将复位的眶缘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重建正常的眶缘,然后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眼眶,以填补眶腔容积的缺损,同时修复重建眶壁。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CT水平和冠状位扫描复查,10例眼球内陷的患者中,8例获得矫正,2例仍存中度内陷;8例复视患者中,7例获得满意改善,1例无效。无植人物感染、移位和脱出,未见视力丧失者。结论:钛板和复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眶壁重建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是眶壁重建术良好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神经元和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分离和纯化hMSCs;在体外以WHI-P131预处理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全反式维甲酸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诱导hMSCs向神经元和多巴胺神经元分化。光镜下观察其分化过程中hMSCs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前后细胞是否表达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蛋白。结果诱导后的hMSCs能分化成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并明显表达抗人神经巢蛋白(nestin)[(54.2±3.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77.0±5.7)%],低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8.8±2.4)%];对照组细胞这些表达均为阴性;而且相当部分hMSCs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36.5±15.8)%]和多巴胺转运体(DAT)[(26.0±14.2)%]。结论在适当条件下,hMSCs可分化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后视功能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底病,在有晶状体眼的发病率为10/10万~15/10万。RD后视功能损伤及RD复位后视功能恢复不良一直是受关注的问题。本综述RD后视网膜神经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Mailer细胞等方面的改变研究进展,阐述RD后视功能受损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30眼,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间术前、术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l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羊齿状物试验(TFT),评估手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Schirmerl试验: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UT: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1d、术后2周、术后4周数值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B组BUT较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 TFT:A组和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泪膜稳定性较术前均有改善;两者相互比较,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改善无明显差异,但3个月后前者对泪膜改善更佳。  相似文献   
6.
黄琴  廖洪斐  王耀华 《江西医药》2014,(11):1288-1290
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术后效果,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注意事项。方法患者年龄3-21岁,均提上睑肌肌力≤4mm,额肌肌力≥8mm行额肌瓣悬吊术,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复查比较上睑的高度、弧度。结果45例58眼术后3个月内上睑缘高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回落,3个月后上睑缘高度基本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睑闭合不全,未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所有患者均有轻度的上睑迟滞现象,术后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者标准。结论上睑下垂术中和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先上睑下垂术前睑裂高度、提上睑肌肌力、额肌肌力的精确检查及熟悉上睑解剖结构,手术操作轻柔细致对手术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Lasik,BSL)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BSL和LASEK治疗近视度>-8.00D,角膜厚度471~546μm的患者.BSL组45例51只眼,近视球镜度数为-8.25~-13.25D,平均-9.71D.LASEK组39例67只眼,近视球镜度数-8.25~-12.75D,平均-926D.分别于术后10d、1、3、6、12个月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和角膜雾样混浊(Haze)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BSL组术后反应轻,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10d、1、3、6、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BSL组分别为为72.55%、80.39%、84.31%1.31%、78.43%和68.63%,LASEK组分别为47.76%、65.67%、71.64%、70.15%和61.19%,未出现矫正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者.两组屈光度均由手术早期的过矫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欠矫,LASEK组发生Haze的比例明显高于B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为0.5~1级Haze,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安全、有效,与LASEK相比,其角膜雾样混浊发生率更低,且程度轻,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中集液管和Schlemm管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探讨影响房水外流的阻力因素。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POAG病人20例(30眼)和经筛选的正常尸眼30只,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房角组织进行超微结构形态学分析。结果实验组30眼中有27眼的集液管在Schlemm管外壁开口处存在电子致密物沉积,呈指纹状。电子致密物的数目与杯盘比(C/D)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66,P<0.001);与年龄、术前眼压及视野缺损程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03,P>0.50;r=-0.24,0.20相似文献   
9.
张向荣  廖洪斐  黎钢  刘静 《江西医药》2008,43(11):1152-1154
目的评价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62例74眼,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A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组B,术后随访5~36个月。结果A组37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为5.41%,其中复发性胬肉6眼中有1眼复发,复发率为16.67%;B组37眼中12眼复发,复发率为32.43%,其中复发性胬肉4眼中有3眼复发,复发率为75%。A组与B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简单易行,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胬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羊膜细胞外基质(amnion extracellular matrix,AECM)在兔结膜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均右眼实施手术,羊膜细胞外基质(AECM)组12眼,保存羊膜(frozen amnion membrane,FZAM)组12眼,自体结膜(autologous conjunctiva,AC)组12眼.术后对各组进行密切的跟踪观察,分别在术后1,2,4,8wk对术眼行印迹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术眼均愈合良好,无瘢痕化及睑球粘连等并发症.术后2wk FZAM、AC组炎症细胞浸润高于AECM组,AECM溶解时间长于FZAM.杯状细胞分化方面:术后2wk,AECM组与A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ZAM组与AECM、A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FZAM组vsAECM组P<0.01,FZAM组vsAC组P<0.01).术后4,8wk,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ZAM组vs AECM组P<0.05,FZAM组vs AC组P<0.05,AC组vs AECM组P<0.05).结论:羊膜细胞外基质和保存羊膜作为结膜替代物有效,而羊膜细胞外基质比保存羊膜有更长的存活周期,自体结膜是修复结膜缺损最理想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