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 68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发生术后感染 10例 ,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4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6例 ,全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同时采用抗生素连续灌注。结果 病程在 2周内的 4例用此方法全部保留假体成功 ,其余 6例病程都在 4周以上 ,保留假体失败。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并发症 ,本方法是一种保留假体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共面容积调强(VMAT)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15例2017年9月至12月间收治的局部晚期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共面调强、非共面调强和非共面VMAT计划,分析非共面VMAT相对于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非共面VMAT、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都可以达到靶区剂量覆盖的要求,但非共面VMAT在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上显著优于非共面调强(P<0.05);在脊髓Dmax上,非共面VMAT均显著优于共面调强和非共面调强(P<0.05);在肺V5、V20、V30、Dmean上,非共面VMAT也显著优于共面调强(P<0.05);在心脏的保护上,非共面VMAT在V30、V40上和共面调强、非共面调强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非共面VMAT有助于提高靶区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同时降低肺和脊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有助于降低放射性肺炎以及放射性脊髓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介导自杀基因辣根过氧化酶(HRP)-吲哚乙酸(IAA)系统联合射线,对相同来源而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人喉癌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相同来源而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人喉癌(Hep-2和Hep-2R细胞)移植瘤模型,并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和AR组)、基因治疗组(B组和BR组)、单纯放射组(C组和CR组)和对照组(D组和DR组).瘤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phTERTp-HRP,腹腔内注射IAA从并联合放疗30 Gy,观察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AP法检测瘤内HRP蛋白的表达.结果 裸鼠移植瘤生长以联合治疗组最慢,以对照组最快.A组的肿瘤抑制率为54.8%,B组为10.0%,C组为31.9%,AR组为52.7%,BR组为24.8%,CR组为17.0%.A组和AR组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凋亡指数分别为16.6%±1.3%和17.6%±1.3%,高于其他组(P<0.05).B组的HRP蛋白表达率(21.9%±5.7%)低于BR组和(33.3%±8.9%),辐射诱导后,A组和AR组的HRP蛋白表达率分别增加2.1和1.6倍(P<0.05).结论 在不同放射敏感性的喉癌移植瘤模型中,hTERTp能被射线诱导,并根据瘤内端粒酶活性增强HRP基因的表达.hTERTp·HRP-IAA系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坏死,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与射线协同作用,起到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放射线对不同的肝癌细胞株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报告质粒phTERTp-Luc经脂质体METAFECTENE介导瞬时转染4种不同的肝癌细胞株后,给予2 Gyγ射线照射,观察照射组与非照射组中荧光素酶的表达。结果:瞬时转染4种不同的肝癌细胞株后,检测到照射可经hTERT启动子而诱导荧光素酶的表达增强,即hTERT启动子在2 Gy照射组中比在非照射组中具有更高的活性。结论:2Gyγ射线可以诱导肝癌细胞中hTERT启动子活性增强,有望用于增强肝癌细胞中hTERT启动子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γ射线对喉癌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hTERTp)活性的影响,以及通过射线增强hTERTp下游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将含hTERTp的质粒转染细胞,采用报告基因评价启动子活性,通过RT-PCR和酶活性检测观察射线作用下hTERTp调控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射线对phTERTp-HRP/IAA杀伤和放射增敏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Hep-2细胞中,6 Gyγ射线照射后hTERTp活性是0 Gy照射后的2.96倍,在Hep-2R细胞中是1.60倍。质粒phTERTp-HRP转染Hep-2和Hep-2R细胞后,6 Gy照射组的HRP mRNA分别增高2.1和1.1倍,酶活性分别增高2.54和1.23倍。6 Gy联合吲哚乙酸(IAA)组Hep-2细胞的存活分数为1.3%,Hep-2R细胞的存活分数为3.5%,比对照组明显降低(F=234.280和F=357.148,P值均<0.01)。6Gy联合IAA组与IAA组相比,放射增敏比SER<sub>SF2分别为1.52(Hep-2)和1.68(Hep-2R),存活曲线的参数α分别为0.416、0.099(Hep-2)和0.356、0.090(Hep-2R)。结论 γ射线可以增强不同放射敏感性喉癌细胞hTERTp活性,增强下游基因表达。射线联合phTERTp-HRP/IAA对喉癌细胞具有更加明显的杀伤和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同步放化疗(PCCRT)对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临床特征和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98例LARC患者按照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平行PCCRT后统计学比较各期各级LARC患者疗效、肿瘤消退程度(TRG)、临床降期率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TRG肿瘤组织敏感性癌胚抗原(CEA)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TRG的相关性。结果:经PCCRT后,LARC临床Ⅱ期和病理Ⅰ级患者的有效率较高(P<0.01)。获得有益疗效的临床各期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肿瘤消退和临床降期,临床Ⅱ期降期患者肿瘤完全消退(TRG 4级)率高于其它TRG级别;且临床Ⅱ期降期患者的肿瘤完全消退率显著高于临床Ⅲ期者(P均<0.01)。不同TRG患者CEA和PDCD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RG 0级比较,TRG 2级患者CEA表达水平降低,PDCD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TRG 2级患者比较,TRG 4级患者CE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DCD4显著增加(P均<0.01)。TRG与CEA和PDCD4表达水平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r分别为-0.67和0.83,P均<0.01)。结论:PCCRT可使LARC部分患者临床获益,检测肿瘤相关蛋白CEA和PDCD4水平,可评估LARC对PCCRT的敏感性和疗效,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假体脱位、神经血管损伤、假体穿凿、骨折、疼痛、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异位骨化等,如何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并发症中的假体脱位、血栓栓塞、无菌性松动和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9.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新的饮食干预策略,其可能改善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限时进食是间歇性禁食的 一种特殊形式,通常仅限制每天的进食时间窗而不限制热量,除了和其他间歇性禁食手段一样能够控制体重并改善代谢紊乱 以外,限时进食还能调节昼夜节律并影响自噬水平,具有潜在的抗衰作用,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了它预防肿瘤发生以及减缓肿 瘤发展的潜力。 同时,由于实施方案便利、不良反应轻微,限时进食有着不错的依从性及安全性,有可能成为一种适合肿瘤患 者长期实施的辅助治疗方案乃至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从改善肥胖和代谢紊乱、调节昼夜节律和自噬水平以及目前与肿瘤相 关的研究进展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限时进食对恶性肿瘤的潜在作用,旨在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探讨限 时进食作为一种营养干预手段对恶性肿瘤发生的潜在预防作用以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以期可以完善对肿 瘤患者的营养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共生或拮抗关系,并形成了独特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在经过了长期的协同进化之后,肠道菌群与人体间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参与人体的多种重要生理活动,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饮食、性别、分娩方式、宿主遗传特征、宿主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和抗生素的暴露等。健康人的肠道菌群以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为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些细菌保持着种类和数量上的动态平衡,它们不仅可以保护肠道上皮细胞,还在宿主的生命活动中参与免疫、营养、生物拮抗、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生理过程。肠道菌群可以通过激活抗肿瘤细胞因子、调节肠道微环境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等途径抑制肿瘤的发展并调节炎症反应。不仅如此,完整的肠道菌群还有利于抗癌药物药效的发挥。肠道菌群通过菌群易位、免疫调节、代谢、酶降解、多样性减少和微生态变化来影响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同时,化疗会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加重患者的不适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细菌可以影响化疗的疗效或毒副反应,而且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提高化疗疗效和降低毒性。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化疗疗效和副反应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