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g和补体C3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磊  向阳  康铃  蒋栋能  罗福康  张征 《重庆医学》2006,35(18):1656-1657
目的通过对肾病综合征和其他常见的几类肾脏疾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测定,探讨肾病综合征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nephelometry)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肾病综合征(NS)、慢性肾小球肾炎(CN)、慢性肾衰竭(CRF)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及正常对照组进行Ig和补体C3的测定。结果NS患者IgG为(5.92±3.71)g/L,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而IgM和IgE水平高于其他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期血清补体C3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血清Ig测定在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巨细胞病毒诱导体外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姚磊  张征  董解菊  康铃  何作云 《重庆医学》2006,35(6):512-514
目的探讨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HCMV-AD169株感染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应用AV/PI双染法检测HCMV感染后ECs的凋亡变化。结果体外情况下HCMV感染后不同时相点(12、24、48、72h),ECs的凋亡率分别为(10.6±4.6)%,(23.8±6.9)%,(39.4±8.9)%,(31.4±7.8)%,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HCMV感染诱导ECs凋亡的异常改变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室内质控物,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留取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并用正常人血清将收集的血清稀释至所需的浓度,用与待检血清相同的仪器、同一品牌的HBV-DNA定量试剂盒进行检测,确定其靶值,计算x^-、s、CV,绘制质控图。结果:自制的室内质控物高低值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10%、1.01%(CV〈5%),稳定性好。结论:临床实验室可以用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制备HBV-DNA定量检测的质控物,其制备容易,测定结果稳定,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391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前S1抗原、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96.5%(3.8×108copies/ml),而前S1抗原检出率为93.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44.3%(4.5×106copies/ml),前S1抗原检出率为71.9%;HBsAg、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61.7%(4.9×105copies/ml),前S1抗原检出率为72.3%。以HBV-DNA阳性为对照,HBeAg和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47.8%、80.4%。结论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存在病毒高复制,HBeAg转阴者也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与HBeAg及前S1抗原相关性较好但差异性显著,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对HBV-DNA数量进行动态观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