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心理康复需求,中医药对其有良好的干预效果。目前已有肿瘤相关西医心理指南及标准治疗方案发表,然而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干预方案仍有待规范。结直肠癌作为中国高发病率、长生存期的肿瘤,其根治术后的时期作为中西医结合心理康复的良好切入点,前期已有一定基础的研究发表。为规范该类疾病的诊疗及随访,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心理问题的效果,202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中西医结合心理康复干预指南》,包含12条推荐意见。该指南为结直肠癌领域首个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指南,但受限于相关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未来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结果的发表以促进其更新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已确诊为胃癌且已完成临床治疗的54名患者,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n=26)和空白对照组(n=28).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100 min,共10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基线、对照组基线评分10周后或干预组10次心理治疗结束当周复评,以及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随访.结果:10周末复评时,对照组脱落6人,干预组脱落5人;3个月随访时,收回有效问卷21份.干预组10周末测评在QLQ-C30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平均秩次1.52 vs.1.95,P<0.05)得分高于基线,在恶心呕吐(平均秩次2.40 vs.1.86)、呼吸困难(平均秩次2.40 vs.1.81)、失眠(平均秩次2.40 vs.1.98)、食欲丧失(平均秩次2.40 vs.1.81)、SAS[(45.7±13.4) vs.(36.7±9.2)]、SDS[(33.9±11.0)vs.(27.8±8.8)]得分上均低于基线(均P<0.05),并且得分差异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仍然存在.对照组基线与10周末测评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的意义。方法统计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申请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以及术前评估会诊内容、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评估会诊患者共164例,男78例,女86例,年龄24~89(60.2±12.3)岁。脊柱骨科(37.8%,62/164)、创伤骨科(31.1%,51/164)及矫形骨科(23.2%,38/164)申请会诊数量最多。术前评估会诊种类:脑梗死101例(61.6%,101/164)最常见,其次为脑出血后遗症15例(9.1%,15/164)及帕金森病14例(8.5%,14/164)等。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意见包括:(1)指导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评估骨科术后脑梗死的风险,评价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3)会诊需要检查的内容以经颅多普勒[52.4%(86/164)]、颈部血管超声[44.5%(73,164)]及头颅CT[37.8%(62/164)]最常见。(4)共取消手术8例。经术前会诊的患者仅有3例(2例老年痴呆患者,1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有利于降低其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避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支原体肺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和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表现为高热剧烈咳嗽,部分患者合并胸腔积液或出现肺外并发症。临床上多静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但此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我们将布地奈德浮悬液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联合雾化吸入佐治儿童支原体肺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庞英  王荣  牛建华 《中国医药》2008,3(2):114-114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58%,而RSV感染与婴幼儿反复喘息及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25%~75%可发展为哮喘。近年来,使用抗病毒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疗效,但资料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后长时期内可反复发生喘息并可能发展为哮喘。对此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并进行随访观察,以了解其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病后反复喘息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7.
1临床资料   例 1,大姐, 11岁,家住农村,主因腿疼,逐渐加重并活动受限,于 1994年 10月就诊。据患者父亲诉,患儿足月顺产, 2岁后渐有行路不灵便, 4岁时走路弯腰,腿伸不直,后腿疼难忍活动受限。入院查体:体型异常,侏儒样,身高相当于 6~ 8岁儿童,皮肤粗糙,头大、驼背、颈短、面容丑陋,肝脾肿大,四肢关节不能伸直,手指略呈爪状,听力视力正常,智力正常。查 WBC8.0× 109/L, RBC3.97× 1012/L, Hb 9.6g/L,Plt 251× 109/L,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浆内可见深紫色异染颗粒、有时呈空泡状。尿粘多糖阳性极为清晰,呈深…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胡少东  庞英  赵维江 《临床荟萃》2004,19(9):528-529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该类药物具有调脂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斯堪的纳维亚辛伐他汀生存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4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胆固醇和复发事件研究(CARE)以及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4-05~2006-06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5—10~2006—03应用胃管内注水方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24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治疗组240例,男172例,女68例,年龄32日龄~1.9岁;对照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36日龄~2岁。两组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多以咳喘为主,重者呼吸困难,发展甚快,多有发作性喘憋。体温高低不一。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常伴有呼气性喘鸣,呼吸频率60~80次/min,甚至达160~200次/mln,有鼻扇,三凹征阳性,有明显梗阻性肺气肿,苍白及发绀,叩诊鼓音,呼吸音低,或广泛喘鸣音及中小水泡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