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肝脾相关理论干预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凉血解毒法)30例和观察组(基础治疗+凉血解毒法+健脾益气法)30例,疗程2周,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学变化和治疗后总有效率,同时观察2...  相似文献   
2.
陈斌  庄昆海  刘凤斌 《新中医》2011,(10):139-14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病变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设计,首先回顾2009—2013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提取所用中药、疾病、证型、医疗费用和药物数量等信息,数据整理后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证型和初步的主药及加减变化,统计时同时进行全集和亚组分析;然后进行专家访谈讨论形成最终的证型及用药。结果共收集到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年龄(50.30±10.18)岁,男性151例(66.23%),女性77例(33.77%)。157例患者提取到中医诊断和证型信息,其中胃痞和胃脘痛各115和23例,缺失19例,包含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脾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不足证患者12,57,18,23,21,26例。整体228例患者共用104味中药,亚组157例患者共用94味中药,总结各组前15味中药形成初步的治疗主药和加减变化。然后,使用亚组157例患者资料,以各证型为因变量,纳入前32味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各证型下的加减用药变化。专家评阅修改后认为病因与饮食、情绪、体虚有关,病机是"脾虚气滞,热郁络瘀",并确定以上6种证型和12味治疗主药,包括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浙贝母、海螵蛸、大腹皮、枳壳、紫苏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醋莪术。该研究基于临床实践数据和专家访谈信息总结了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想经验,设计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内镜室的日常工作较繁重,为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达到教学相长和分类流程教学的目的,应用规范流程式教学法,能使带教过程简化,提高带教效率,从而形成胃镜带教规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前疾病,相较于普通慢性胃炎,其具有更高的癌变几率,为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有必要在癌前阶段及早治疗.但是目前西医缺乏有效逆转萎缩的药物,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延缓病程、改善症状、逆转萎缩等优点,肿瘤相关免...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生存质量量表日益增多,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其建立的必要性并分析跨医学体系应用时是否需要调适。理论分析显示,中西医量表有共同的测评目标,中医量表能更好地反映国内人群的期待和习惯;在实践层面,从数据库中检索到47个中医量表,其中17个中医量表有18个对应的西医量表。比较中西医量表发现,在领域层次,除共同关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外,中医量表更关注形神统一、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质等;在方面层次,中医量表更关注情绪、主动的社会交际、中医症状和证候特点、饮食口味、睡眠、大小便等。另外,对共同关注的领域其条目询问角度也有明显差别,其他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跨医学体系使用时若无明显的学科特色术语则无需调适,但需注意文化差异可能的影响。因此,理论分析认为中医量表可弥补西医量表在国内应用时的局限,实践分析显示中医量表有卓越的信息覆盖和挖掘能力,中西医量表需要也有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大中华文化体系。在相同文化背景下跨中西医学体系使用对方量表时原则上不需调适,但期待基于严谨设计下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内镜特点。方法 通过胃镜检查对327例球后溃疡的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7例球后溃疡,占 同期所有内镜检查结果的0.92%,占所检出十二指肠溃疡的3.72%。结果显示球后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上曲部内侧壁,以单发溃疡多见,其特点为溃疡较大且深;多发溃疡特点为溃疡小且浅,密集散发。单发溃疡大多并发出血、梗阻或不完全梗阻者。球后溃疡多伴有胃或球部溃疡者,HP感染率为75.43%。结论 球后溃疡以中青年多见,临床症状与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基本相同,具有并发症高,Hp感染率高,治疗疗程长、疗效差,伴随病变多样化等特点,且临床容易漏诊,因而掌握球后溃疡的内镜特点,对提高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下活血汤配合生长抑素+埃索美拉唑钠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诊AP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补充营养、胃肠减压、禁食等治疗,对照组注射生长抑素1次/天,埃索美拉唑钠2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用通下活血汤,药材煎好后浓缩到300ml,2次/天。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两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后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0.00%)比较,观察组(94.00%)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象、肠鸣音、排便排气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PACHEⅡ评分降低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包裹性胰腺坏死(WON)、假性囊肿(PP)、器官衰竭、死亡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下活血汤配合生长抑素+埃索美拉唑钠治疗AP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胃萎清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CAG患者78例,随机分为胃萎清组(42例)和叶酸组(36例)。叶酸组予叶酸片,每次1片,3次/d,口服。胃萎清组予由胃萎清颗粒,每次1袋,3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胃黏膜病理情况及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患者报告结局量表(SSDPRO-CG)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均存在胃黏膜萎缩及慢性炎症。胃萎清组、叶酸组萎缩改善率分别为65.00%、62.50%,肠化改善率分别为36.67%、31.82%,慢性炎症改善率分别为25%、1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萎清组治疗前SSDPRO-CG总分为(119.66±10.84)分,治疗后为(136.78±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胃萎清组生理领域的精神与形色、消化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 0.05),叶酸组生理领域的消化功能得分明显改善(P 0.05)。胃萎清组治疗后SSDPRO-CG总分显著高于叶酸组(P 0.05)。结论胃萎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情况,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腺上皮主细胞、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健脾清热活血中药胃萎清对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初步揭示胃萎清对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法建立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核固缩,胞浆中出现大量空泡样变;壁细胞染色质浓缩,线粒体嵴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胃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核仁结构尚均一,粗面内质网基本整齐;壁细胞核质比较规则,线粒体嵴增多。胃萎清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细胞核核仁形态较模型组规则;壁细胞细胞核形态改变,线粒体数量减少。叶酸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细胞核染色质较正常,胞浆出现空泡样变;壁细胞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嵴数量较模型组多。结论:胃萎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黏膜腺上皮主细胞、壁细胞的超微结构,推测胃萎清能改善CAG患者不适症状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改善胃黏膜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