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三叶香茶菜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用复方三叶香茶菜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8例,比较治疗前后其ALT,HBV-DNA拷贝值.结果 本品治疗后患者ALT复常和(或)HBV-DNA转阴者占62.24%;血清ALT治疗前后差别显著.结论 复方三叶香荼菜片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对改善肝功能有一定疗效,并可能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z-VAD-FMK与Necrostatin-1联合对MODS大鼠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MODS动物模型.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z-VAD-FMK组、Nec-1组、z-VAD-FMK+Nec-1组、模型组,每组20只,观察72 h死亡率.另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z-VAD-FMK组、Nec-1组、z-VAD-FMK+Nec-1组、模型组,每组8只,分别于注射内毒素和生理盐水后24 h收集血清和肝、肺、肠组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的变化,血气分析仪检测PaO2的变化,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肺、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鼠遭受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1),PaO2显著下降(P< 0.01),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见肝窦明显扩张、淤血,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部分变性、坏死;肺泡壁结构被破坏,肺间质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结构被破坏,部分绒毛顶部细胞、隐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z-VAD-FMK组、Nec-1组及z-VAD-FMK+Nec-1组ALT、AST升高程度、PaO2下降程度、TNF-α、IL-1β升高程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以z-VAD-FMK+Nec-1组变化最明显.72 h死亡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z-VAD-FMK、Nec-1、z-VAD-FMK+Nec-1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减轻MODS大鼠的器官损伤,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rostatin-1,Nec-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HMGB-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创伤失血性大鼠休克模型,将9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MSO组、Nec-1组,每组32只.假手术组仅进行麻醉、分离血管、结扎血管,并不进行创伤失血和再灌注.DMSO组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再灌注前5min前股静脉给予DMSO溶剂.Nec-1组于再灌注5 min股静脉给予Nec-1(1 mg/kg).于再灌注后分别在2、8、16、24 h各处死动物8只,取动物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再灌注后24h后细胞器水平的细胞坏死;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析血清中HMGB-1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胞质和总蛋白的HMGB-1含量.结果 Nec-1组与DMSO组比较,血清ALT在8 h(P<0.05)、16 h(P<0.01)、24 h(P<0.01)表达较低,Nec-1组血清AST在8 h(P<0.01)、16h (P <0.01)、24h(P<0.01)表达较DMSO组低;与DMSO组比较,Nec-1组血清HMGB-1在8 h(P<0.05)、16 h(P<0.01)、24h (P<0.01)有明显下降.光镜及电镜下DMSO组及Nec-1组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器损伤,Nec-1组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DMSO组比较,Nec-1组肝细胞中胞质蛋白HMGB-1在8h (P<0.01)、16h (P<0.01)、24 h(P<0.01)有明显下降,Nec-1组总蛋白HMGB-1在8h (P<0.05)、24 h(P<0.05)有明显下降.结论 Nec-1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对肝脏的损伤,减少HMGB-1的释放,有效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复制型HBV小鼠模型观察肝细胞核因子3β(HNF3β)对小鼠体内HBV转录和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将复制型HBV重组质粒pHBV4.1和大鼠HNF3β表达质粒pCMVHNF3β导入小鼠体内,用Northern吸印杂交检测小鼠肝组织中HBV 3.5kb、2.4/2.1kb、0.7kb mRNA的转录情况,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HBV DNA复制中间体水平.结果 经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法体内转染质粒pHBV4.1后,小鼠肝组织中检测到HBV 3.5kb、2.4/2.1kbmRNA转录信号和HBV DNA复制中间体信号;与共转染pHBV4.1和空载质粒pCMVpA对照组相比,共转染pHBV4.1和pCMVHNF3β使HNF3β过量表达,明显降低了小鼠体内HBV RNA转录和DNA复制水平.结论 肝富集转录因子HNF3β对小鼠体内HBV转录和复制具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今后抗HBV生物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rostation-1, Nec-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IP-1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左下肢股骨、胫骨骨折及腹部软组织损伤并失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DMSO组、Nec-1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麻醉、分离血管、结扎血管,并不进行创伤失血和再灌注。模型组为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不进行任何干预。 DMSO组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再灌注前5 min前股静脉给予DMSO溶剂。 Nec-1组于再灌注5 min股静脉给予Nec-11 mg/kg。于再灌注后24 h取动物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分析血清MIP-1α含量;RT-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MIP-1αmRNA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组织MIP-1α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及血清MIP-1α含量与DM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ec-1组24 h血清ALT、AST及血清MIP-1α含量较模型组及DMSO组有明显下降(P<0.05)。光镜下模型组及DMSO组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淤血、炎性细胞浸润,Nec-1组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Nec-1组MIP-1αmRNA及MIP-1α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及DMSO组(P<0.05)。结论Nec-1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对肝脏的损伤,减少MIP-1α蛋白的表达,减少免疫细胞对组织的浸润及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药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RCT)文献进行评价。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配合TACE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MED-LINE、CBM、CNKI和VIP电子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相关期刊以及附加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质量评价采用Jadad评分量表、CONSORT标准和其他自拟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3篇RCTs,其中Jadad评分得5分有1篇文献,3分1篇,2分10篇,71篇1分,其余20篇均为0分,有3篇文献报告了分配隐藏。按CONSORT标准,仅1篇(0.97%)RCT描述了如何产生随机顺序,没有RCT报道如何执行随机,其中1篇为半随机,有1篇(0.97%)RCT采用安慰剂对照,有54篇(52.43%)报道了终点指标,分别各有2篇(1.94%)报道了双盲和单盲,14篇(13.59%)进行了具体统计量计算,54篇(52.43%)提供了随访记录,7篇(6.80%)报道了阴性结果,16篇(15.53%)报道不良事件,仅有1篇(0.97%)进行样本含量计算与意向性分析(ITT),有2篇(1.94%)进行分层分析,属于多中心的仅有1篇(0.97%),均未进行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描述了中医证型的有3篇(2.91%)。结论:目前中药配合TACE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尚低,且多数RCT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组织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A、IL-23、孤核儿相关受体(RORrt)]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各10只,假手术组只分离同侧的颈总动脉和股动静脉,并进行相应插管注入相同剂量的肝素;模型组、抗TLR4组、同型抗体组均制备创伤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肝损伤模型,抗TLR4组、同型抗体组分别于再灌注前10 min经股静脉注入TLR4抗体50μg、同型对照抗体50 μg,整个过程用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于12 h后处死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肝组织TLR4蛋白,ELISA检测IL-17A、IL-23蛋白,观察IL-17A、IL-23、RORrt mRNA,并对模型组、抗TLR4组、同型抗体组IL-17A、IL-23、RORr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模型组TLR4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应用抗TLR4抗体后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同型抗体组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抗TLR4组、同型抗体组IL-17A、IL-23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RORrt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抗TLR4组IL-17A、IL-23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RORrt mRNA表达降低(P<0.05或0.01).IL-23水平与IL-17A水平呈正相关,IL-23 mRNA水平与RORrt mRNA呈正相关.结论 中和TLR4可减少IL-23、IL-17A、RORrt的表达;机制可能是中和阻断TLR4可通过降低IL-23的表达,影响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Rrt,进而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Th17/IL-17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药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单纯TACE比较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CBM、CNKI和VIP;同时手检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纳人有关中药配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人标准的中文文献37篇(2653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除2篇研究质量为B级外,其余35篇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配合TACE治疗在生存期、近期化疗有效率(CR+PR)、生存质量、临床症状改善和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如防止白细胞下降)等方面均优于单纯TACE治疗。亚组分析发现:TACE次数〈3的亚组在生存期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TACE次数〉3的亚组;而TACE次数〉3的亚组在近期化疗有效率(CR+PR)与生存质量改善方面优于TACE次数〈3的亚组,在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如防止白细胞下降方面两组效果相似,可能与样本含量较少有关。结论中药配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TACE治疗;TACE次数〈3的亚组在生存期、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TACE次数〉3的亚组。但由于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期待更多设计合理、严格执行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持续内毒素血症血小板减少(TCP)模型,观察小鼠模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方法 C57/BL小鼠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LPS 5 mg/kg连续给药组(LL-c 组),低剂量LPS 5 mg/kg单次给药组(LL组),高剂量LPS 50 mg/kg单次给药组(HL组),对照组(C组);于给药前测定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PLT)和MPV作为基线,观察给药后小鼠PLT、TPO、MPV水平及存活情况。结果 LL-c组小鼠注射LPS后PLT下降,并持续处于基线30%左右的水平,与基线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L组与HL组均先降低后升高;LL-c组注射LPS后MPV持续处于增大水平,与基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LL组MPV均先增大后减小;7 d时LL-c组小鼠TPO高于C组(P<0.05);LL-c组、LL组与HL组小鼠造模7 d时分别死亡5只、0只、14只。结论 连续低剂量腹腔注射LPS可诱导小鼠持续TCP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z-VAD-FM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DMSO组)、给药组(z-VAD-FMK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给药组大鼠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侧肾动脉45 min后再恢复血流的方法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模型完成前15 min尾静脉给药;假手术组只切除右肾.模型成功后24 h收集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肾细胞凋亡;ELISA检测TNF-α、IL-10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Scr与BUN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TNF-α、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z-VAD-FM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