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近八年的感染情况及耐药趋势.方法 对南京胸科医院2002年~2010年实验室培养阳性的7412例菌株,经菌型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333例菌株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TM对于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大多显现为高度耐药,特别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只有乙胺丁醇、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稍低.结论 尽快规范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方案,避免更多的药物出现耐药.  相似文献   
3.
尹春阳  张侠  胡春梅  陈晓红  李敏 《江苏医药》2006,32(11):1055-1056
目的观察微波局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收集60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常规抗结核、抽液治疗为对照组;30例同时加局部微波治疗为治疗组,比较治疗疗效。结果前者完全吸收1例,总有效率76.7%;后者完全吸收8例,总有效率9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肺结核并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南京市胸科医院结核一科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出血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血凝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肺结核并发出血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甙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了解近年来结核病患者对氨基甙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了三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每种抗结核药物的年耐药发生率呈波浪式变化,但是总的发生率却是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结论目前对于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左氧氟沙星这类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规范用药,以避免或减少广泛耐多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CON,n=10),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扩张型心肌病组(DCM,n=10),多柔比星2.0 mg.kg-1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8周;(3)扩张型心肌病 罗格列酮组(DCM RSG,n=10),罗格列酮3.0 mg.kg-1.d-1灌胃治疗,共12周。第15周检测心肌相关炎症因子浓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检测心功能。结果:DCM组与CON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 dp/dtm ax,-dp/dtm ax,TAOC显著降低(P<0.05)。心肌中TNF-,αIL-1,βIL-6,MDA及胶原容积百分数(CVF)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LVEF,TAOC有所改善(P<0.05),TNF-,αIL-1,βIL-6,MDA,CVF有所降低(P<0.05)。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65周岁的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南京市第二医院结核一科住院,年龄≥65周岁,诊断为肺结核的89例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简称“《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3分;42例)和无营养风险组(NRS<3分;47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含量、血淋巴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胸部CT显示肺叶受累的肺叶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NRS 2002》得分高低与不同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分别为(124.4±21.8)g/L、1.3(0.9,1.8)×109/L、(37.5±4.5)g/L和28.7(23.2,35.0)g/L,明显高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108.0±18.3)g/L、0.9(0.6,1.2)×109/L、(34.9±5.0)g/L和18.4(13.8,28.0)g/L;C反应蛋白和住院费用分别为5.7(2.4,15.0)mg/L和19163.4(15293.1,24597.5)元,明显低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35.3(6.0,76.9)mg/L和22022.1(18298.7,294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4,P<0.001;Z=3.017,P=0.003;t=2.602,P=0.011;Z=3.846,P<0.001;Z=3.090,P=0.002;Z=2.367,P=0.018)。有营养风险组患者肺叶受累个数[5(5,5)个]、住院时间[14(11,21)d]与无营养风险组[5(3,5)个、15(12,2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92,P=0.372;Z=1.182,P=0.237)。营养风险与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240、-0.308、-0.392,P值分别为<0.001、0.024、0.003、<0.001),与C反应蛋白水平和住院费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和0.279,P值分别为0.033和0.008)。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易出现贫血、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低白蛋白血症、感染、血视黄醇结合蛋白降低,且容易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后进行体外培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MTT比色法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EHSA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分泌AFP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吸光度值(A值)分别为:0.395±0.050、0.459±0.079、0.501±0.084及0.566±0.099,各组均高于0BMSC—CM组(0.277±0.064)(P均〈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A值逐渐升高,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细胞增殖指数均高于0BMSC—CM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指数逐渐增加。ELISA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AFP值分别为:12.562±0.071、14.660±0.106、16.397±0.058及23.196±0.137,均高于0BMSC—CM组(3.143±0.033)(P均〈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AFP值逐渐升高。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差异,及其在二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胸痛中心的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和10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D 二聚体含量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意义。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该人群中对主动脉夹层有鉴别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1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70±20)g,由江苏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Agilent Sonos5500心脏彩色超声仪(美国惠普公司),阿霉素(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公司),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检测试剂盒(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随机选取30只大鼠制备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另10只为对照组。30只大鼠给予阿霉素溶液2 mg/(kg·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