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刘河间学术思想,可以看出宋代理学的天人合一、理一分殊、动者生阳和疑经思想对其医学理论形成的影响,说明两者有理论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张介宾医学理论发展的理学背景,认为张介宾将理学哲学范畴体系引入医学研究,以理学的宇宙本体"太极"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哲学本体,将"生机"意义提高至世界本体高度,以《太极图说》为理论模型、"心学"为法,建构中医理论,形成阴阳一体、五脏互藏、肾命学说等理论成果,其医学思想和理论成果的本质特点归结为"形而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致中和”思想和“圜道”运动观与中国医学史上“补偏救弊”现象的关系,探讨相关思维模式与文化观念对中医学术发展进程的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和”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了中医学理论建构、临床实践与学术发展的各个方面,而“补偏救弊”正是“致中和”的哲学思想在学术发展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对偏颇的纠正,又是中医药学术范式和话语体系内互为对立的学说集合的回归.“圜道”则是“中和”的哲学思想在运动观上的体现,对以“补偏救弊”的方式推动学术发展轨迹有着直接的影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补偏救弊”,推动了中医学术的螺旋式前进.  相似文献   
5.
研究刘河间学术思想,可以看出宋代理学的天人合一、理一分殊、动者生阳和疑经思想对其医学理论形成的影响,说明两者有理论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质量,有必要建立起全球中医药教育基本标准。这将直接决定中医药医疗实践的整体水平和在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同时也是中医药向世界传播过程中保持自身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独特性的重要保证。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应包含教育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及方式、学生考核、教学人员、教育评估、教学资源及教育管理等多个方位,并立足于中医药教育的共同核心。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的制定必须基于对中医药人才发展性的认识上,既要根据目前中医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客观实际,也需对今后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有前瞻性的考虑。为此内地中医药院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更多的共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甘仁对中风病的辨治,既有继承亦有创新,其首辨真中、类中.真中以内虚为主,由外风引动,与内风互结,故重视内虚为病,内虚以阴阳为辨证纲领,分为阳虚和阴虚,以治虚为主,标本缓急兼顾.类中则以风、痰、火等内因标实为患,兼见肝肾阴液亏虚,虚实夹杂,故重视内因为患,以泻实为主,兼顾肝肾.丁甘仁临床上统外风与内风于辨证,要在把握虚...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中医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采用“中医经典小讲堂”学生自主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和调研表明,这种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的实践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分析明代医家张介宾“阴阳一体”论的理学背景,以及在医理阐释中的发挥。张介宾以阴阳论为指导,构筑命门学说的哲学基础,在医学理论中充分发挥“阴阳互根”的思想,提出了“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医疾病体系及诊断规范管理上"重西轻中"等现象,分析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形制与轨迹,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不离之宗",提出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建设在学术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