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髋骨关节炎、类风湿髋关节炎早期证素特征、证候分布规律,为慢性骨病“异病同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创伤关节科、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Ⅰ~Ⅱ期、髋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Ⅰ~Ⅱ级、类风湿髋关节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的患者,采用本团队前期制定的“病例报告表-中医证候表现量表”,收集中医证候信息,录入Excel 202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提取病性、病位等证素信息,总结3种髋关节疾病早期证素特征、证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异同点。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0例患者,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150例、髋骨关节炎患者160例、类风湿髋关节炎患者100例。股骨头坏死病性证素包括痰(湿)、血瘀、阳虚、精亏、气虚;证候类型初步分为经脉痹阻证(43.33%)、痰瘀阻络证(38.00%)、肝肾亏虚证(12.00%)、肾精不足证(6.67%)4类。髋骨关节炎病性证素包括痰(湿)、血瘀、气虚、精亏、阳虚、寒(湿);证候类型初步...  相似文献   
2.
背景 膝骨关节炎(KOA)是临床常见疾病,病程长达数十年,在社区医院开展长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是KOA防治的最佳途径,非手术治疗是延缓关节退变和推迟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方式。目的 了解社区医院KOA就诊人群的人群特征、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特点,为优化基层KOA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市区所有街道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普查该街道辖区内所有社区医院(7家)2022年1—6月就诊的所有患者,采集一般资料、既往史、个人史、临床分期、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治疗方式等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615例KOA患者,男1 327例(36.71%)、女2 288例(63.29%),年龄(71.8±13.3)岁,发作期867例(23.98%)、缓解期2 009例(55.57%)、康复期739例(20.4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性别、年龄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BMI(K=0.235)、KL分级(K=0.406)与临床分期相关(P<0.001)。发作期多选用4~5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48.6...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与健康儿童的红外热图差异,为ITP儿童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可视化指标。方法采集22例ITP患儿(ITP组)与1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红外热图,对躯干、四肢近段区域的非均一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躯干三焦、双手掌、头面区域与躯干部位相对热态差值(△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TP组的非均一性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1);ITP组的△t手掌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38,P<0.01);ITP组的△t脊柱区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5);健康组三焦△t排序呈现为:△t上焦<△t中焦<△t下焦,ITP组三焦△t排序为:△t上焦>△t中焦>△t下焦。结论 ITP儿童较健康儿童躯干及四肢近段部位"均一性"差,且手掌、脊柱区域温度存在明显差异,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为ITP儿童的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对于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的改善情况并对其潜在干预机制进行系统挖掘,为提高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真实世界研究,获得数据资料并录入“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在系统中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湖南航天医院等20家医疗机构骨伤科门诊或住院的105例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包括60例联用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及45例单用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中医单项疼痛症状种类(冷痛、热痛、刺痛、隐痛、酸痛)和其他中医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阐释恒古骨伤愈合剂联用关节注射治疗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骨伤交叉数据库(BX-Data,http://bone-xtrans.com/database)”,收集膝骨关节炎疾病基因集、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方中药材、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候选靶标、玻璃酸钠候选靶标数据进行筛选,构建“疾病靶标”的互作网络。结果 入组的10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发作期患者占15.24%(16/105),缓解期患者占84.76%(89/105),无康复期患者。女性72例(68.57%),多于男性33例(31.43%),105例患者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VAS评分5分患者20例、6分患者19例,共占观察组65.00%;对治疗前后组间VAS评分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4周两组评分分别为(4.42±1.01)分、(5.00±1.02)分,治疗后8周分别为(3.12±1.04)分、(3.56±1.08)分,均低于治疗前(6.23±1.28)分、(6.02±1.22)分(P<0.05);对两组疼痛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热痛和刺痛前后改善率分别为3.3%(2/60)、16.7%(10/60),对照组分别为2.2%(1/45)、15.6%(7/45)(χ2=4.03413.583,P<0.05),观察组冷痛改善率为5.0%(3/60)、酸痛改善率为3.3%(2/60),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WOMAC评分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僵硬评分治疗前后差值(1.68±1.4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1.20±1.60)分(P<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3.43±2.88)分、日常活动评分前后差值(12.37±10.21)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差值(17.48±12.76)分也均高于对照组[(2.82±3.29)、(10.80±9.63)、(14.82±12.62)分];对于两组治疗前后其他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少寐多梦的改善率为28.3%(1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45)(χ2=5.914,P<0.05),观察组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口燥咽干、面色晦暗、手足口热5种症状改善率分别为3.3%(2/60)、10.0%(6/60)、8.3%(5/60)、10.0%(6/60)、5.0%(3/60),均高于对照组的-2.2%(1/45)、2.2%(1/45)、2.2%(1/45)、4.5%(2/45)、-6.7%(3/45)。通过网络分析发现,恒古骨伤愈合剂的富集通路主要作用于骨质改善、能量代谢和抗炎镇痛3种作用机制,玻璃酸钠富集通路主要作用于抗炎镇痛机制。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尤其在抗炎镇痛方面,两药具有协同药效。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能通过改善骨质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途径,发挥其缓解关节僵硬、刺痛、热痛、少寐多梦症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采用注册登记研方法收集了1 002例未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最终纳入952例,其中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例共133例并设为观察组,单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病例共73例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等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访视点为登记注册时、登记注册后第4周、8周。为了进一步阐释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检索骨伤交叉数据库、TCMSP等数据库,获取恒古骨伤愈合剂的有效成分、非甾体抗炎药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基因集,将相关基因集进行Venn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再筛选出关键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观察组第4周VAS评分平均下降(-2.79±1.206)分,优于对照组[(-2.73±1.575)分,P<0.05],观察组第8周VAS评分平均下降(-3.97±1.308)分,优于对照组[(-3.89±1.822)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总评分平均下降(-52.07±21.67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6.75±25.368)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疼痛)评分平均下降(-10.99±4.229)分,优于对照组[(-10.03±5.535)分,P<0.05],观察组第4周WOMAC(僵硬)评分平均下降(-1.49±2.901)分,优于对照组[(-0.92±1.998)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僵硬)评分平均下降(-1.90±3.200)分,优于对照组[(-1.26±2.230)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下降(-39.17±16.5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5.47±20.098)分,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网络靶点是经过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而调控细胞信号传导、血管生成、软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炎性细胞从而来抑制炎性反应,减少损害,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后4周、8周的疗程后,其缓解疼痛、关节僵硬、改善关节功能的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在网络药理学中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类通过参与调节炎性因子、代谢反应相关生物过程、调控软骨细胞的增值与凋亡等,从而产生抗炎阵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关节僵硬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