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受试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爱普瑞乐)与参比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受试者双周期交叉空腹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受试制剂和波立维片参比制剂75mg,用LC—Ms/MS法测定氯吡格雷的羧酸代谢物氯吡格雷酸的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氯吡格雷酸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来间接反应氯吡格雷的药代特征及生物等效性。结果:氯吡格雷的代谢物氯吡格雷酸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351.1±654.9)、(1184.6±607.7)ng/mL,AUC0-24h分别为(2642.0±1093.8)、(2780.6±1283.1)ng·h·mL-1,AUC0-∞分别为(2867.8±1238.9)、(3003.3±1291.2)ng·h·mL-1,t1/2分别为(3.81±2.54)、(4.62±2.88)h,tmax分别为(0.80±0.32)、(0.95±0.63)h,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34.8)%。结论:本检测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适合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浓度测定。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tmax经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色谱法(LC-MS-MS)测定人血浆中非布司他(febuxostate)浓度。方法空白血浆加非布司他,用乙腈作为沉淀剂,取上清液用于LC-MS-MS分析。分析柱为Thermo Biobasic-8柱(5μm,50 mm×2.1 m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乙酸铵(含0.05%甲酸)(70∶30),流速为0.2 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负离子检测,喷雾电压(SP)3 500 kV,鞘气(SGP)流速10 Arb,辅助气(AGP)流速45 Arb,毛细管温度(TEM)270℃;非布司他和内标苯扎贝特的碰撞能量分别为10 eV、18 eV;选择反应监测(SRM)分别测定非布司他和内标苯扎贝特负离子m/z 315→271和m/z 360→274。结果非布司他在10-8 000μg/L检测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最低定量限(LLOQ)为10μg/L,绝对回收率在85%以上,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和日间RSD〈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非布司他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对维埃克斯染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内毒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6只雄性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维埃克斯染毒模型组以及宾赛克嗪、阿托品和山莨菪碱3个治疗组;各治疗组分别于皮下注射维埃克斯0.02 mg/kg染毒前10 min经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各组均于染毒后1.5、3、6、24、48和72 h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内毒素浓度为(1.90±0.41)kEU/L]比较,模型组1.5 h血浆内毒素浓度为(5.36±1.62)kEU/L,升高了约2倍;之后逐渐升高,至24 h达高峰,浓度为(11.47±3.90)kEU/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约5倍(P均<0.01),异常增高可持续至48 h,72 h后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宾赛克嗪治疗组在1.5 h和3 h时内毒素浓度分别为(3.73±0.71)kEU/L和(3.95±1.26)kEU/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和P<0.05);6 h和24 h血浆内毒素浓度分别为(8.77±1.85)kEU/L和(11.47±2.51)kEU/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至48 h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阿托品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在1.5~24 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山莨菪碱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在6 h达高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维埃克斯染毒后1.5~48 h小鼠血浆内毒素浓度显著增高,使用宾赛克嗪能减轻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延缓内毒素进入血中的速度,并能缩短内毒素在血中的停留时间.而使用阿托品和山莨菪碱后则能加重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梭曼导致犬发生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酸中毒生化参数指标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干预作用。方法 14只杂种犬,雄性,体质量12~15 kg。随机分为循环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每组7只。动物称重、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正压呼吸。将导管置入左心室、股动脉及股静脉,通过八导电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心功能及动脉压变化。开始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内注射1/3LD梭曼(1LD=10 μg·kg-1),每10 min追加1次。呼吸衰竭组以氧分压(paO2)<60 mmHg,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 氧饱和度(SO2)<90%为标准,在犬达呼吸衰竭标准后,然后立刻用宾塞克嗪0.1 mg·kg-1肌内注射进行抢救。循环衰竭组以平均动脉血压降至45 mmHg为标准,在循环衰竭维持约6 h后静脉注射宾赛克嗪0.1 mg·kg-1进行抢救。检测两组梭曼染毒前、后及抢救后动脉血指标变化。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 犬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pH值由染毒前7.290±0.040降低到7.150±0.050水平,paCO2, paO2由染毒前的(42.6±3.6)mmHg和(92.0±6.4)mmHg改变为(56.1±6.5)mmHg和(38.4±9.3)mmHg,发生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宾赛克嗪抢救6 h后,与呼吸衰竭中毒时相比pH值升高至7.290±0.110,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在2 h内均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犬发生循环衰竭时,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6.956±0.022,且呈显著性下降(P<0.01),使用宾赛克嗪救治后,平均动脉血压升高为76 mmHg,pH值升高到7.185±0.029水平(P<0.01, n=3~7)。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梭曼中毒诱发犬发生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时产生酸中毒,使用宾赛克嗪药物抢救后,在酸中毒的早期可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后期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孟卫  甘立平  宋丽雪 《医学综述》2001,7(8):466-467
血管新生又称之为新的血管形成过程 ,其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在正常成人 ,内皮细胞 (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1 ] ,当生长发育、缺血、缺氧、炎症及其他应激情况下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胶原酶和纤维蛋白溶解活化剂等蛋白分解酶 ,使细胞基底膜断裂 ,内皮细胞反复分裂增殖 ,增殖游走的内皮细胞形成管腔 ,管腔之间吻合形成血管网。这一过程十分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1 心脏血管新生的机制侧支血管形成有两种方式 :真性血管新生和大血管形成。前者指的是原有毛细血管发芽长出新的毛细血管和小的非肌性血管 ;后者指在胚胎生长期而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白血病患者接受正规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方法筛选80例白血病患者,均接受正规化疗,行 rHuEPO 治疗的患者为 A 组(47例),未行 rHuEPO 治疗的患者为 B 组(33例),治疗观察周期均为3周。检测 A 组患者化疗第2周和化疗第4周以及 rHuEPO 治疗后第3周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以及 B组相应时间点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A 组:化疗第4周与化疗第2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P <0.01);EPO 治疗后第3周与化疗第4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 <0.01)。B组:化疗第4周与化疗第2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P <0.01);相当于 EPO 治疗后第3周时间与化疗第4周相比,外周血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再一次明显降低( P <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所导致的贫血可以给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改善,有助于白血病患者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家族肽A(UGT1A)基因多态性与抗肿瘤药伊立替康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33名健康志愿者和196例应用伊立替康治疗的肿瘤患者。健康志愿者中男性169名,女性64名;平均年龄(25±5)岁。肿瘤患者中肠癌92例,宫颈癌45例,卵巢上皮细胞癌 59例;男性54例,女性142例;平均年龄(61±19)岁。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2组受试者进行UGT1A1*6、UGT1A1*28、UGT1A3*1、UGT1A3*2、UGT1A3*3、UGT1A3*4 和UGT1A9*22基因多态性检测,比较2组受试者UGT1A基因型突变频率,比较不同UGT1A基因型患者迟发性腹泻和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以相对危险度(OR)及95%置信区间表示。结果肿瘤患者UGT1A3*2基因型突变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50.3%比68.5%,P=0.014),而UGT1A3*3基因型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26.0%比6.2%, P=0.001)。196例肿瘤患者Ⅱ~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48.5%(95例),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11.2%(22例);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9.0%(96例)。UGT1A1*28位点野生型纯合子(WW)基因型携带者Ⅱ~Ⅳ度和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突变型杂合子(WM)+突变型纯合子(MM)基因型携带者[Ⅱ~Ⅳ度:40.4%(57/141)比69.1%(38/55),P=0.006;Ⅲ~Ⅳ度:5.7%(8/141)比25.5%(14/55),P=0.001];UGT1A9*22位点WW基因型携带者Ⅱ~Ⅳ度迟发型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WM+MM基因型携带者[26.2%(17/65)比47.6%(40/84),P=0.006;26.2%(17/65)比51.1%(24/47), P=0.0057],未发现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基因型与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相关(OR=5.657,95%置信区间为4.782~7.245,P=0.039)。结论UGT1A1* 28 和UGT1A9* 22基因多态性可增加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舒通胶囊中柚皮苷含量测定方法,改进中药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柚皮苷含 量,以脱水浸膏得率和枳壳活性成分柚皮苷含量为判断指标,考察提取时间和纯化方法对指标成分的影响。结果柚皮苷在 50 -150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90 %,RSD为1. 71% ;中药提取以药材-水(1: 10)连续提取2次,每次 0.5 h制备,经纯化柚皮苷含量与固体比值最大,处方得率较为满意。结论以中药浸誉固体得率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综 合评价,改进舒通胶囊的制备工艺,试验设计科学合理’含量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本品工艺考察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