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小叶金露梅不同提取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AG)和醛糖还原酶(AR)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找寻天然的AG和AR抑制剂。方法体外实验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对小叶金露梅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石油醚部位和水层部位提取物的AG和AR抑制活性进行测定;体内实验进行小叶金露梅总黄酮对小鼠糖耐量的测定。结果小叶金露梅总黄酮部位对AG和AR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而且总黄酮部位抑制AG活性的作用强于阿卡波糖。同时,小叶金露梅总黄酮高、低剂量均能提高小鼠的糖耐量。结论小叶金露梅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SAT)前带现象产生原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寻找清除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对在SAT中产生前带现象的所有血清检测不完全抗体;(2)对产生前带现象的全部65份血清提高抗原浓度重做试管凝集试验,观察抗原抗体比例。结果产生前带现象的血清管不完全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其血清存在抗原抗体比例失调,而且稀释倍数越低失调越严重。结论布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前带现象产生原因是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竞争抗原而造成抗原抗体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3.
孙玉侠  张毅  高展  曹凤兰 《海峡药学》2010,22(11):72-74
目的测定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中钠、钾含量。方法使用次灵敏线-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中钠、钾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使用此方法测定时,钠和钾在0~180mg·L-1时线性良好,且回收率分别为103.34%(RSD=1.10%)、101.37%(RSD=1.79%)。结论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方法统计采血中及采血后出现瘀血的献血者人数,并予以追踪随访。结果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率为1.01%(98/9 673)。其中女性献血者的瘀血率(1.20%)高于男性献血者(0.77%),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2χ=4.29,P<0.05)。结论针眼按压不当、冬装袖口太紧,尤其是女性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是导致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需进一步加强告知义务和宣传力度,使其充分了解献血后的正确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手性气相色谱测定醒脑静注射液中右旋龙脑和麝香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醒脑静注射液直接经C18固相萃取柱前处理,用无水乙醇洗脱,洗脱液以手性气相色谱柱测定右旋龙脑和麝香酮的含量.毛细管色谱柱为CYCLOSIL-B(30m×0.25 mm×0.25μm),进样口为200℃,FID检测器为220℃,采用程序升温118℃保持2min,以50℃/min升至220℃保持10min.结果 右旋龙脑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 =0.9% (n =6),线性范围0.048mg· mL-1 ~0.57mg·mL-1,r=0.9999;麝香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6.5%,RSD =0.9% (n =6),线性范围2.31μg· mL-1~23.2μg· mL-1,r =0.9999.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非常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妇女原有妊娠或生育史,流产后两年内未孕,称为流产继发不育症。1992年6月至1996年8月我们以活血化淤为主治疗流产继发不育症6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藏药翁布中13种酚性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试验、FRAP法、ABTS法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法评价13种酚性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氧化活性.结果 没食子酸、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于维生素C;FRAP法测定结果中,化合物阿魏酸、阿魏酸葡糖苷、咖啡酸、对羟基桂皮酸、没食子酸、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的总抗氧化值均高于阳性对照Trolox;ABTS法测定结果中,化合物阿魏酸、松柏醇、阿魏酸葡糖苷、咖啡酸、对羟基桂皮酸、没食子酸、4-羟基-α-甲基苯丙醇、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的总抗氧化值相对于Trolox标准溶液均大于0.01 mmol· L-1;13种酚性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均具抑制活性,但IC50均高于阳性对照曲酸.结论 阿魏酸、阿魏酸葡糖苷、咖啡酸、对羟基桂皮酸、没食子酸、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HPLC测定板蓝根泡腾片中腺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水(4:96);检测波长:260 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 精密度RSD为0.7%;重复性RSD为0.6%;12 h内稳定性RSD值为0.2%;线性范围0.002 13~0.063 9 mg/mL;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定献血者定期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研究52例单采献血者按每2周间隔时间且每次均采集血小板2U,分别于采后30min和14d留取献血者静脉血样进行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同时考察单采6个月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单采献血者采后30min除血小板相关指标(PLT、MPV、PDW、P-LCR)与采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指标(WBC、RBC、Hb、Hct、MCV)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后14d留样观察与采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连续单采6个月献血者的免疫性指标(IgG、IgM、IgA)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捐献全血的献血者(n=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定期每2周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能保证献血者的安全,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能很好地缓解临床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0.
养血清脑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养血清脑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养血清脑颗粒中的当归、川芎、鸡血藤、夏枯草、白芍、决明子、熟地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检出了当归、川芎、鸡血藤、夏枯草、白芍、决明子、熟地黄的特征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芍药苷和阿魏酸分别在8.0~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