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脑震荡的再回顾--惊厥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震荡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令人迷惑的脑外伤。它常在头部遭受轻度暴力的打击后产生,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反射消失和近事遗忘。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后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对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机体中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两大调节系统。颅脑损伤时 ,人们易于注重神经系统的损害 ,而忽略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但Crompton[1] 在 10 6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发现下丘脑损伤达 4 2 .5 % ,Korn blum[2 ] 在 10 0例脑外伤尸检中发现合并垂体损伤者达 6 2 % ,可见内分泌系统的损伤并不少见。笔者着重介绍颅脑损伤后内分泌改变和对代谢的影响。一、颅脑损伤后神经内分泌变化(一 )急性反应1.应激反应 :大多数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结果发现 ,至少有三种垂体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 (GH)…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急性期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报告57例脑外伤病人血清类洋地黄物质(EDLS)、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的测定结果,并对其中29例行垂体兴奋试验,观察 PRL、、TSH、GH 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脑外伤后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功能有明显变化,变化程度与脑伤严重程度有关。本文着重分析讨论这些变化对判断脑伤程度及估计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神经外科专业课英语授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专业课采用英语教学已在我校实施,笔者主要从教学的角度,并结合神经外科专业课英语授课的实践经验,探讨任课教师选拔、师资培养,以及英语教学的课前准备、授课及课后总结等相关问题,以积累经验,克服不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重症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医师进行以急救技能培训、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多模态病例分析、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知识的拓展、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的专科知识培训、定期病例讨论等方式构成的系统性、规范化的培训,他们的临床思维更加地成熟,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人管理方法的掌握时间明显地缩短,参与临床实践的主动性也较前明显地增加,对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效地提升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带教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来评价益智药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照药物为吡拉西坦。将连续收治的48例轻中型脑伤患者随机分入奥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每组24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1天后进行定量脑电图和P300数据采样。统计分析各组用药前后定量脑电图和P300的差异;比较两种药物对定量脑电图和P300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定量脑电图和P300均有明显改善(P〈0.05);奥拉西坦对脑电图和P300的影响较吡拉西坦更大(P〈0.05)。结论:奥拉西坦对轻中型脑伤患者脑功能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功效较吡拉西坦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疗效。方法纳入神经科危重症患者275例,对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存档,并就意外危险因素进行调查。2013年5月前入院的患者137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男86例,女51例,2013年5月起入院的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就危险因素进行特定护理干预,其中男92例,女46例,观察二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判断护理干预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意外的效果。结果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有活动能力(OR =3.54,P=0.000<0.01)、意识状态(OR =6.12,P=0.000<0.01)、吞咽能力(OR =4.82,P=0.016<0.05)、颅内压(OR =2.36,P=0.024<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危险因素如活动能力、意识状态、吞咽能力、颅内压开展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为“双镜联合”下手术切除肿瘤(双镜联合组),28例患者为单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显微镜组)。结果双镜联合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9例,近全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1.8%。显微镜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者19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67.9%。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均解剖保留。内听道前后型脑膜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双镜联合组患者为71.4%,显微镜组患者为66.7%。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处理长入内听道或蔓延至幕上的桥小脑角脑膜瘤有较大的优势。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的“双镜联合”手术能够互补不足,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代大鼠雪旺细胞(SCs)在不同拓扑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电纺纳米纤维上生长的特点,为后续在体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构建具有随机或有序拓扑结构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并测定其生物相容性;利用PMMA薄膜组作为对照,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显色手段,分析SCs在随机及有序纤维支架上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方向,以及胞体及突起与纤维结构的依存关系. 结果 构建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SCs在随机及有序电纺纤维上均能顺利贴壁并生长;电纺纤维的拓扑结构能够影响SCs的细胞形态,与在PMMA薄膜及随机电纺纤维上相比,在有序纤维系统上的SCs能够形成更长且与纤维延伸方向一致的细胞突起(P<0.01).相比随机电纺纤维,有序纳米纤维对原代SCs的生长更具引导作用. 结论 PMMA有序电纺纳米纤维具有作为神经损伤后植入性SCs支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见的内科并发症,约41%~72%的SAH 患者发热(体温>38.3℃)[1-3],多发生在意识较差或者预后较差的患者.临床及众多文献表明[2-6],发热增加脑代谢,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加重脑水肿,增加颅内压,影响预后.但SAH的发热不同与颅脑外伤、脑室内出血引起的发热,因为在SAH患者中,发热增加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风险及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影响预后[6、7].故对SAH患者发热的体温控制尤其重要,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主要对SAH 患者发热的病因、控制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