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胸降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部分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部分体外循环资料,包括左心转流(左房-股动脉转流)、肺动脉-股动脉转流、股静脉-股动脉转流.结果 全组患者1例死亡,余34例痊愈出院,未发生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胸降主动脉瘤手术采用部分体外循环,能有效的减少和避免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创伤小、花费低、痛苦少已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应运而生 ,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这种手术方式。它不仅缩小了手术切口 ,具有一定的美学效果 ,而且术后恢复也快。我院自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6月共实施微创心内直视手术 4 2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 4 2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2 2例。年龄 14~ 5 8岁 ,体重 30~ 6 2kg。手术方式包括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8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例 ,二尖瓣置换术 11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 7例。手术方法 :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在青光眼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可能的作用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兔急性高眼压模型,在玻璃体内注射BDNF或BSS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t-PA的蛋白表达与定位,用Westernblot分析检测视网膜t-PA的蛋白表达。结果:t-PA与β-actin灰度比值,正常对照组为(57.95±3.79)%、BSS组为(89.36±3.59)%、BDNF组为(66.66±2.16)%;BSS组与正常对照组和BDNF组相比,t-PA表达明显升高(P<0.05)。高眼压后视网膜上t-PA的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增强,神经纤维层、RGCs层呈强阳性染色。结论:t-PA与青光眼的病理过程有相关性,BDNF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PA的表达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总结 15 8例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 大部分病例采用中、深度低温、低流量灌注方法 ,部分病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 结果  15 8例患者术中死亡 3例。 结论 在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应用质量优良的膜肺和人工心肺机 ,减少血液破坏 ,增强肺保护。采用合适的血液稀释及血液保护 ;采用较多胶体预充 ,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 ,充分有效的左心引流 ,保护肺功能 ;心脏复跳后充分的辅助循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216例CPB中进行逆灌100例(Ⅰ组),行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116例(Ⅱ组)。采用4:1氧合血停搏液。结果 Ⅰ组自动复苏为95例,Ⅱ组自动复苏98例。结论 经逆灌的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瓣膜病及冠心病患者有更好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50例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心脏解剖畸形复杂 ,病情多样 ,而其治疗年龄也越来越小[1] ,给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带来一定风险 ,作者总结 15 0例此类患者的麻醉处理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紫绀型先心病 15 0例 ,均为 1998年至 2 0 0 0年住院确诊的患者 ,男 10 3例 ,女 4 7例 ,年龄 6个月~ 12岁 , x±s(5 .8± 3.5 )岁 ,体重 5~ 32kg , x±s(17.3± 3.5 )kg。其中法乐四联 12 8例 ,三尖瓣闭锁 6例 ,大动脉错位 2例 ,右心室双出口 8例 ,完全性肺静脉血异位引流 3例 ,艾伯斯坦畸形 2例 ,单心室 1例。术前血红蛋白 12 0~ …  相似文献   
8.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21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44.6±7.2mmHg,术后6mo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5.4±5.3mmHg;视力提高4眼,无改变14眼,降低3眼;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前房形成迟缓2眼、持续高眼压1眼、引流管暴露1眼、角膜失代偿1眼、引流盘纤维包裹3眼;手术成功率为86%。 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涡静脉烧灼法诱发兔急性高眼压的效果。方法60只兔先随机分为3组,第1组左眼用于对照组,右眼用于模型Ⅰ组;第2组左眼用于模型Ⅱ组,右眼用于模型Ⅲ组;第3组左眼用于模型Ⅳ组,右眼不用;每组20眼。对照组只打开球结膜,涡静脉不作处理;模型Ⅰ、Ⅱ、Ⅲ、Ⅳ组分别烧灼阻断1、2、3、4条涡静脉。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每小时测量1次眼压,8h后每日测量1次眼压,并观察眼部表现。结果术后各组眼压均立即升高,以模型Ⅳ组最为显著;模型Ⅰ组术后2h达高峰,平均眼压为(33.25±5.50)mmHg(1kPa=7.5mmHg),3h后降至正常水平;模型Ⅱ、Ⅲ组术后1h达高峰,平均眼压分别为(38.50±3.00)mmHg、(41.50±13·30)mmHg,3h后均降至正常水平;模型Ⅳ组术后眼压立即升高至(56.75±10.44)mmHg,术后1h达高峰,平均眼压为(64.25±6.24)mmHg,维持于40mmHg以上达8h;模型Ⅳ组有8眼发生少量前房积血,未发生玻璃体出血。结论烧灼阻断4条涡静脉是建立兔急性高眼压模型简单、有效、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158例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 大部分病例采用中、深度低温、低流量灌注方法,部分病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结果 158例患者术中死亡3例。结论 在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应用质量优良的膜肺和人工心肺机,减少血液破坏,增强肺保护。采用合适的血液稀释及血液保护;采用较多胶体预充,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充分有效的左心引流,保护肺功能;心脏复跳后充分的辅助循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