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针在骨骼牵引中被广泛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并且随着外固定器应用的增加有明显增多的趋势(santy,2000;sims and saleh,2000).但是大量的骨针的广泛应用也成了潜在的感染门户,据报道,骨针的感染率高达85%(sims and saleh,2000).感染可引起局部恶化,最终导致临床上难以处理的骨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正确评价胰岛素瘤的各种定位诊断方法和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与吉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985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诊治的38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系统评价术前超声、术中超声、术前CT及术前增强CT定位诊断方法。结果术前超声、术前CT、术前增强CT及术中超声检查其确诊率分别为47.4%、51.5%、85.7%及100%。行肿瘤局部摘除术21例,单纯远端胰腺切除术1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联合脾摘除3例。结论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较困难,术前超声与术前CT在术前定位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增强CT能够明显提高胰岛素瘤的术前诊断率,术中超声是胰岛素瘤最有效的定位诊断方法。行肿瘤摘除术是治疗良性胰岛素瘤的最佳方式,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发性胰岛素瘤或恶性胰岛素瘤应行胰腺次全切除术以避免复发,必要时可联合脾脏摘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体会,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0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采用游离植皮及皮瓣等6种手术方法进行分指。以掌背侧顺行推进皮瓣、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五角推进皮瓣、局部“V—Y—W”推进皮瓣及菱形皮瓣重建指蹼:以“Z”形和全厚皮片修复指体。结果本组24例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其余6例行二次手术,其中植皮坏死3例,手指瘢痕屈曲挛缩2例,指蹼创面感染、继发瘢痕增生形成不全并指1例。结论并指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出生后6个月~2年,并指的手术设计应注重指蹼的重建,重建的方法应首选掌背侧顺行或逆行皮瓣转移术:指体修复应选择全厚皮片,以预防手指的屈曲挛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为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应症、危险评估因素、手术方法等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和围手术期康复管理及术后康复干预等方面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3-01/2004-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otal knee arthroplasty,total kneereplacement,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研究对象为人类。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200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关于膝关节置换发展史的研究。②关于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的研究。③关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与康复的研究。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9篇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相关的文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数在逐年上升,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由于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法的不同,术后效果也有很大差异,良好的术后效果一定要有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和护理与之相适应。②术前要对膝关节进行功能评估,通过录像记录其步行状态,或者应用电子测角仪对膝关节的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并收集和评估患者家族情况,居住环境,以利于出院时的综合评定。③术后的康复管理主要是针对防止并发症和功能训练两个方面。术后早期主要的并发症是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在术后10-15年假体的松动率为11%-41%。进行实际的高效率的功能训练对预防并发症很重要。 结论:成功的手术和高水准的围手术期管理是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的关键,进行适当的患者教育、生活指导和实际的高效率的功能训练,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复拇指畸形39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复拇指畸形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年来经手术治疗的复拇指畸形391例病例,就其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和术后继发畸形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3例(137侧),随访时间为2-15年,参照Kawabata评分方法,优52例(58侧),良36例(40侧),差35例(39侧)。其中从生后6个月-1岁手术者随访到45例(51侧),优22例(24侧),良15例(17侧),差8例(10侧)。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7例(55侧)。结论复拇指畸形的手术年龄应选择在生后6个月-3岁为宜,术前详细评估、术中正确处理和术后长期随访是复拇指畸形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早期修复及早期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统计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80例124指,共计221条肌腱,其中I区16条,Ⅱ区89条,Ⅲ区36条,Ⅳ区10条,V区70条,均予早期修复,术后早期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以TAM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年,随访72例,失访8例。患指TAM优良率达94.64%。结论早期修复手部开放性屈肌腱损伤,术后辅以规范的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孙希光  路来金  崔建礼  宫旭 《吉林医学》2013,(20):4096-4097
目的:探讨腕部切割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对神经血管进行修复,对304例腕部切割伤患者进行系统随访,结合有随访的2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肌腱损伤总优良率85%,其中优118条、良69条、可31条;神经损伤中尺神经总优良率50%,其中优60条、良50条、可100条;正中神经损伤总优良率70%,其中优80条、良67条、可63条。结论:腕部切割伤术前查体、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功能练习对手术来说非常重要,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心内电生理检查 ( EP,electrophysiologictest)是以心脏内个别部位的电活动为中心 ,研究特定心脏组织的电生理活动的一项电生理技术。主要用于判断疾病的组成和发现、分析、判断异常的心律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包括射血分数和瓣膜功能 )。应用心脏内导管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始于 1 96 9年。从 70年代 ,伴随着多电极导管的应用这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1 995年 ,美国心脏病学会与北美起搏 -电生理协会合作 ,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将 EP检查的适应症分为三类 (见表 1 )。第一类中 ,工作组的成员一致认为 EP检查为患者如何治疗提供重要的、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的837例手部血管源性肿瘤发病特点。结果手部血管源性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较罕见;软组织肿瘤多于骨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管球瘤和血管炎性肉芽肿。结论手部血管源性肿瘤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显微外科技术可广泛用于其治疗,可有效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