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观察BT-BAK细胞与BC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以BCG为佐剂,从PBMNC中诱导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BT-BAK细胞,临床选择7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BT-BAK和BCG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于不同阶段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及IFN-γ的含量;观察治疗后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BT-BAK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BT-BAK组上述指标均高于BCG组(P<0.05)。平均随访18.1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7%和11.11%。结论:BT-BA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全身免疫水平,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3.
包皮环切术中缝合方法的改进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皮环切术是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手术。采用传统缝合方法的术后拆线过程常给病人带来明显的疼痛。自 1995年以来 ,作者尝试在包皮环切术中对缝合方法进行改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 2 32例 ,年龄 3~ 68岁 ,平均 16岁。其中包茎 10 5例 ,包皮过长 12 7例。1 2 手术方法 麻醉及包茎切除范围与传统方法相同[1] 。结扎出血点后 ,常规间距以 3 0丝线由包皮外板首先进针 ,行包皮残端垂直褥式缝合 ,缝线交叉后暂不打结。另取F6细硅胶管 ,根据包皮残端周茎截取适当长度使之恰好可以围绕包皮残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照射后感光细胞中膜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探讨HPM的损伤机制。方法选取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图谱酰胺Ⅰ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观察HPM照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HPM照后外节出现了膜蛋白二级结构吸收峰的位移和吸收值的改变。结论 HPM照射可使视网膜感光细胞的膜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下降和蛋白生物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照射后感光细胞中膜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探讨HPM的损伤机制.方法 选取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图谱酰胺Ⅰ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观察HPM照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情况.结...  相似文献   
6.
肾绞痛是临床泌尿外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阿托品、山莨菪碱或哌替啶等解痉或麻醉性止痛剂,但起效缓慢且副作用较多,哌替啶等麻醉性止痛剂又有一定的致依赖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自1990年以来,我们尝试采用静推安定治疗肾绞痛患者12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对其治疗效果及机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正常犬膀胱组织的显微FT-IR光谱特征,探讨将显微FT-IR技术用于膀胱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制备Beagle犬膀胱标本冰冻切片,在显微FT-IR光谱仪上分别测定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肉层的反射吸收光谱,观察不同层次犬膀胱组织的FT-IR光谱特征及其间差异.结果:按光密度值由高到低的顺序,3 302~2 875 cm-1及1 398~1 086 cm-1波数区段内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肉层,1 669~1 548 cm-1波数区段内依次为黏膜下层、黏膜层及肌肉层.各层次间差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酰胺Ⅰ、Ⅱ带两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的差值为负值,而黏膜层-肌肉层及黏膜下层-肌肉层的差值则均为正值.结论:显微FT-IR技术可以在原位从分子水平上反映正常犬膀胱组织化学组成及其各层次间的差异,有可能为膀胱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993年至 2 0 0 0年我院前列腺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2 85例 ,术后发生排尿困难 16例。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 ,现就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2 85例年龄 5 0~ 88岁 ,平均 68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夜尿增多、尿频、排尿踌躇、滴沥及尿线无力等症状 ,其中合并尿潴留 92例 ,残余尿 5 0~80 0mL。本组 2 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均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留置导尿管 3~8天 ,膀胱常规造瘘。术后发生排尿困难 16例 ,发生时间为术后 3个月至 13个月 ,平均 7个月。发生排尿困难 16例均经过B超、尿流率测…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女 ,40岁。主因尿频伴排尿困难 3年 ,加重 2个月入院。体检 :一般状态尚可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尿道外口无异常 ,尿道周围组织无明显纤维硬化表现。距尿道口 1cm处阴道前壁可触及 3cm× 2cm囊性肿物 ,无触痛 ,光滑 ,略可活动。检查尿常规 :白细胞 0~ 3个 /HP。膀胱镜检查见膀胱粘膜光滑 ,未见新生物 ,膀胱颈口无狭窄。B超提示阴道前壁有 3cm× 2cm囊性肿物 ,包膜完整。于 2 0 0 2年 8月 1 8日行阴道前壁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肿位于阴道前壁及尿道之间 ,压迫尿道 ,与尿道无瘘道 ,包膜完整 ,局部轻度粘连 ,将囊肿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