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利多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其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很少发生,尤其在浸润麻醉下。由于利多卡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快,弥散广,穿透力强,其效果比普鲁卡因强而持久,近来很多医院用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浅表小手术,如小肿物切除及脓肿切开引流等,偶有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4(TRPV4)在右美托咪定改善机械通气致脑损伤小鼠认知功能降低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 体质量20~25 g, 8~12周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组(V组)、HC-067047组(H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GSK1016790A组(DG组)。C组不行机械通气, 自主呼吸空气6 h;V组机械通气6 h;H组机械通气3和6 h时分别脑室内注射TRPV4阻断剂HC-067047 10 mmol;D组和DG组机械通气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DG组机械通气前60 min脑室内注射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 5 μmol。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分别于机械通气前1 d、机械通气后3和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机械通气后1 d, 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取脑组织, 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 计算凋亡指数。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取海马组织,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RPV4、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患儿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患儿40例, 年龄3~6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性别不限, BMI 18~24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静脉麻醉组(A组)和表面麻醉+静脉麻醉组(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氯胺酮镇静后, A组行超声引导双侧喉上神经阻滞, 双侧各注射1% 利多卡因0.5 ml;B组行1%利多卡因鼻腔、咽腔部表面麻醉。操作完成后, 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1·h-1维持至诊疗完成。术中若出现剧烈呛咳或体动, 静脉追加丙泊酚1 mg/kg。于入室时(T0)、麻醉镇静后即刻(T1)、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即刻(T2)、诊疗术开始后5 min(T3)及检查完成(T4)时记录MAP、HR和SpO2。记录术中低氧血症、HR<60次/min、MAP<50 mmHg的发生情况, 记录丙泊酚追加剂量。于T0与T4时采集静脉血样,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术者满意度评分。记录A组患儿术后2 h内喉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预后的影响。方法在96只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模。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 C组),模型组( CLP组),早期利多卡因处理组( Lido+CLP组)和晚期利多卡因处理组( CLP+Lido组),每组12只。每组大鼠分别在CLP后24 h和48 h处死,收集血和肺组织样品用来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和重要器官功能指标;同时另取48只大鼠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血清中HMGB1和肺组织中HMGB1 mRNA呈正相关( r =0.94, P <0.05);血清中HMGB1和肺组织中HMGB1 mRNA在CLP组,Lido+CLP组和CLP+Lido组明显高于C组(P <0.05);但在Lido+CLP组和CLP+Lido组明显低于CLP组( P <0.05)。和CLP组相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尿素氮( BUN)、肌酐( Cr)和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在Lido+CLP组和CLP+Lido组明显降低( P <0.01)。大鼠生存率在Lido+CLP组和CLP+Lido组明显高于CLP组( P <0.01)。结论利多卡因可以明显改善生存率,抑制HMGB1表达和保护脓毒症大鼠肝、肾、心等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呼气末正压(PEEP)抬高期间肱动脉峰流速差值对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胃肠手术患者67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40~72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心功能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PEEP抬高试验和容量负荷试验。将扩容后每搏量增加≥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R组,n=35),扩容后每搏量增加15%的患者纳入无反应组(NR组,n=32)。分别在PEEP抬高前、PEEP抬高时记录HR、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同时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记录肱动脉峰流速最大值(Vp_(max))、肱动脉峰流速最小值(Vp_(min))、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计算上述指标的差值(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ΔVp_(min)、ΔΔ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PEEP抬高期间R组ΔVp_(min)、ΔΔVp明显高于NR组(P0.05)。ΔVp_(min)、ΔΔ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95%CI 0.808~0.965)和0.817(95%CI 0.710~0.924)。讨论 PEEP抬高期间肱动脉峰流速差值可有效预测术中容量反应性,其中ΔVp_(min)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