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改革 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遗传学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带头学科之一,在医学院校中医学遗传学课程也成为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必修课。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为此我们课程组进行了课程教学的综合改革,既注重遗传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又穿插学科的前沿知识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病例教学,加强学生的记忆理解,并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加强教学互动。另外,我们非常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合理设置实验内容,确保实验课质量。上述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是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笔者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性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高了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探讨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2 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的线粒体12S rRNA、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以及GJB2基因。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听力学检测、耳聋相关热点基因突变检测以及家系资料等综合分析。结果:在2 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14例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突变率为0.53%。在这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的家系中,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12S rRNA C1494T或GJB2 c.235delC的家系分别为3、1和2个。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这11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发病年龄以及耳聋外显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 A1555G、C1494T或GJB2 c.235delC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9.4%、42.9%和19.0%。前两者的外显率明显高于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为14.0%)。结论:线粒体tRNASer(UCN) G7444A突变可能与线粒体12S rRNA A1555G和C1494T原发突变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表型。  相似文献   
4.
听觉毛细胞损伤是引起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原因,本综述主要介绍几个信号通路,包括炎症反应、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氧化性应激等,涉及毛细胞发生毒性反应或应激反应后的程序性和坏死性死亡,揭示了引起听觉毛细胞损伤的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以及避免听觉毛细胞因凋亡或非凋亡途径死亡的治疗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转录差异的识别是了解生物进程和分子机制的关键,而且可以实现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致病机理的全面阐释。基因表达谱技术凭借精准便捷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衍生出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DNA微阵列、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和单分子测序(single molecule sequencing,SMS)等众多研究基因转录差异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着重介绍基因表达谱在内耳发育、生理和病理进程中的作用,从内耳研究方面说明基因表达谱技术的全面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宁波市余姚地区22个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家系GJB2、GJB3、GJB6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进行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分析评估。方法:调查对象来自于余姚市人民医院22个NSHI家系22名先证者及患病家属33名,听力正常者254例,且均未携带GJB2、GJB3、GJB6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致病突变。所有受检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并对受检者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以及线粒体基因进行测序,结合患者听力学检查、耳聋相关突变热点基因检测以及患者家系资料进行综合遗传分析。结果:在来源于宁波市余姚地区的22个NSHI家系的33名患者中,发现携带有GJB2基因235delC单突变家系4例,GJB2双杂合突变家系2例,线粒体基因1555位点突变3例。在GJB3、GJB6编码区并未发现有致病突变。在这22个NSHI患者家系中,有27.3%的家系检测出携带有GJB2基因病理性突变;有13.6%的家系携带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据临床资料显示,6个携带GJB2基因病理性突变家系以及3个携带1555A>G 突变家系的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年龄、耳聋外显率等都有差异。结论:GJB2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突变是浙江省余姚地区NSHI患者的主要相关基因,可能也存在其他未知基因与这2个基因相互协同作用,对患者表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探讨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2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的线粒体12SrRNA、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以及GJB2基因。对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听力学检测、耳聋相关热点基因突变检测以及家系资料等综合分析。结果:在2650例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14例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突变率为0.53%。在这11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的家系中,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rRNAA1555G、12SrRNAC1494T或GJB2c.235delC的家系分别为3、1和2个。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这11个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母系成员在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发病年龄以及耳聋外显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和线粒体12SrRNAA1555G、C1494T或GJB2c.235delC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分别为29.4%、42.9%和19.0%。前两者的外显率明显高于只携带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家系的耳聋平均外显率(为14.0%)。结论:线粒体tRNASer(UCN)G7444A突变可能与线粒体12SrRNAA1555G和C1494T原发突变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表型。  相似文献   
8.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700~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例听力障碍患儿[1].我国目前有听力言语残疾者2780万人[2].耳聋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前者的作用约占50%.遗传因素引起的耳聋包括综合征型耳聋(30%)和非综合征型耳聋(70%)[3].非综合征型耳聋可以根据不同的遗传方式进一步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母系遗传(女性后代可以发病而男性后代不发病)等类型[4].线粒体耳聋(即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耳聋)约占全部耳聋患者的5%[5],按此比例目前我国约有100多万线粒体耳聋患者[6].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对1个携带tRNAHis12192GA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进行研究,探讨线粒体tRNAHis12192GA突变在NSHL中的作用。方法扩增572例NSHL患者和521例健康者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以及线粒体12SrRNA和tRNA基因,对携带tRNAHis12192GA突变的1个家系进行GJB2、GJB3、GJB6、线粒体基因相关分析。结果在572例NSHL患者中发现1例线粒体tRNAHis12192GA突变携带者。该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未检出GJB2、GJB3、GJB6基因致病突变。在患者家系成员中,母系成员13人,其中7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 tRNAHis12192GA突变可能是该NSHL家系成员罹患耳聋的主要分子基础。家系成员发病程度、发病年龄等表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以核基因背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