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流产史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生殖医院首次进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流产次数将患者分为A组(176例)、B1组(170例)、B2组(145例)、B3组(59例)。A组:生育过子女且没有流产经历的继发不孕症患者。B1组:未生育过子女且流产1次的不孕症患者。B2组:未生育过子女且流产2次的不孕症患者。B3组:未生育过子女且流产≥3次的不孕症患者。比较4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4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存在流产史的不孕患者行IVF-ET不会增加重复流产的风险,IVF-ET妊娠结局与既往流产的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体外成熟(IVM)培养基中加入褪黑素,探索外源性褪黑素在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IVM中的作用,以期优化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IVM的培养体系。方法在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IVM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以排出第一极体作为判断其核成熟的标准,比较不同浓度下的核成熟率。结果与对照组(褪黑素0mol/L)相比,外源性褪黑素在10^-11mol/L、10^-9mol/L和10^-7mol/L时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有提高,但只有褪黑素在10^-9mol/L时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呈显著性提高(63.6%VS.40.9%,87.7VS.54.2%,68.2%VS.45.5%,90.4VS.69.4%)(P〈0.05);当外源性褪黑素浓度增加到10。mol/L和10。mol/L时,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显示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10^-11mol/L、10^-9mol/L和10^-7mol/L组相比则呈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褪黑素在适当浓度时可以促进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核成熟,而在浓度超出一定范围时,则可能对卵母细胞的核成熟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授精第3天4~5-细胞胚胎的利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489例接受冻融移植(FET)助孕患者的资料。依据胚胎移植个数和胚胎发育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移植1枚4~5-细胞胚胎,29例)、B组(移植2枚4~5-细胞胚胎,34例)、C组(移植1枚4~5-细胞胚胎和1枚优质卵裂期胚胎,156例)、D组(移植1枚优质卵裂期胚胎,211例)和E组(移植1枚冷冻复苏的囊胚,来源于新鲜周期4~5-细胞胚胎的体外延长培养,59例)。比较5组患者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分娩率。结果 E组着床率高于A组、B组、C组和D组,D组着床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E组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B组和D组,C组和D组的临床妊娠率均高于A组(均P<0.05)。5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分娩率高于A组、B组和D组,C组分娩率高于A组和D组(均P<0.05)。结论授精第3天4~5-细胞胚胎依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潜能,是具有利用价值的。针对授精第3天4~5-细胞胚胎可以通过新鲜周期行囊胚培养、冷冻复苏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鲜8-细胞胚胎和玻璃化冷冻复苏8-细胞胚胎在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及胚胎种植率、小鼠出生率的差异,探讨玻璃化冷冻对胚胎体内外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性成熟期雌鼠(〉6~7周龄)106只,取2-细胞胚胎,培养至6~8细胞胚胎时分为新鲜胚胎进行移植(新鲜移植组)和玻璃化冷冻(玻璃化冷冻组),2周后复苏移植。2组各取50枚移植前胚胎,体外培养48~72h,观察2组胚胎体外培养发育至囊胚及囊胚孵出情况。新鲜胚胎及复苏后的8-细胞胚胎经1~3h培养,选择外形正常胚胎移植于假孕63~67h的受体母鼠的两侧子宫中,妊娠17~20d自然分娩后记录产仔数,比较2组妊娠率、小鼠出生率。结果新鲜移植组囊胚形成率、孵出率、妊娠率、出生率分别为92%,84%,48.93%,13.16%,玻璃化冷冻组囊胚形成率、孵出率、妊娠率、出生率分别为90%,86%,47.06%,12.62%,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复苏对小鼠胚胎体内外发育潜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在体外受精(IVF)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助孕治疗中,卵巢低反应的发生率为9%~24%,此类患者常因获卵少、无可利用胚胎而取消移植。为了进一步提高卵子利用率,本文探讨在行ICSI治疗的患者中,已经剥除颗粒细胞的未成熟卵是否具有延长培养,继续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在人类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中,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授精18~20 h内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胚胎原核数目进行观察及评分[1],以观察到明确的2PN(pronucleus)及2PB(polar body)作为正常受精的判断标准[2],从中选择优质的胚胎进行移植。1PN、0PN通常被视为异常受精胚胎[3],与多原核及发育停滞的2PN胚胎一同作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最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与食管癌地域分布的一致性.在食管癌高发的河南省林州市及其相邻地区,贲门癌与食管癌发病率之比为1:3.2,并且预后极差[1].随着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分析等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蛋白质组整体水平研究肿瘤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早期观察第二极体判断受精的方法对胚胎发育及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全年行IVF长方案治疗的患者606例,根据病史判断受精障碍风险将其分为两组。A组:受精后4 h拆除颗粒细胞判断早期受精。B组:受精后17~18 h观察受精。分别比较两组年龄、获卵数、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数/2PN卵裂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两组可利用胚胎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项统计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受精障碍高风险患者在4 h拆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有降低可利用胚胎率的风险,不建议所有IVF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Pincus和Enzmanz[1]观察到兔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自发完成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自此在生殖领域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自1991年Cha[2]等报道IVM技术取得第1例妊娠以来,IVM技术已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不孕,预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随着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从蛋白质组整体水平研究胃癌成为可能.而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技术.本实验以胃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双向电泳的程序及有关环节,进行一系列改进和优化,目的是提高分辨率和重复性,获得理想的电泳图谱,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