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我院行PCI治疗的患者524例中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427例,PCI支架置入即刻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情况下,冠状动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2级为无复流,TIMI 3级为正常血流。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从393例急诊PCI冠状动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为对照组。结果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34例,无复流组心肌梗死和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胰岛素水平、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和院外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复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前明显减低,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前明显增大。结论无复流受既往糖尿病、胰岛素及白细胞水平的影响,可使住院期间和院外不良事件明显增加,是心肌继续缺血、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恢复障碍的预测因子,也是心肌和微血管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术(PCI)后无/慢复流现象发生与炎症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6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其中632例患者随访至一年,60例发生PCI术后无/慢复流现象为复流不良组;从其余的572例患者中,用Excel随机函数表随机抽取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为避免统计学偏差。结果复流不良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死亡率、心脏不良事件、糖尿病及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复流不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1)。结论炎症反应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慢复流现象的发生有关,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周长钰石毓澍黄体钢周丽娟刘洪梅金晓静阳离子,特别是钠、钙离子,跨细胞膜转运功能对人类高血压形成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我们测定高血压及血压正常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及...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秀  周长钰 《医学综述》2008,14(6):947-949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城乡居民主要死因,故早期发现、干预刻不容缓。高分辨力B型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够无创性地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密切相关,且超声具有方便、安全、低廉的优越性。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可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检测、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被视为冠心病(CHD)的等危症,CHD是引起DM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随着2003年"DM前期"概念的提出,即包括了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两方面[1],认为该阶段约有50%患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许多患者因错过了这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时机,以致病程晚期引起了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正确评价CHD合并DM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二维超声结合组织多普勒评估糖尿病患者心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之一。1972年Rubler等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这一诊断。其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晚期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但此时已经给治疗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迄今.已见有关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但有关组织多普勒成像的相关研究尚少报道。  相似文献   
7.
在心血管领域,超声心动图以其优秀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具有可重复性、能床旁实时成像等特点而广泛用于临床。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是超声心动图的一个重要分支。1968年,Gramiak和Shah[1]首次报道了经心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经超声心动图观察到的主动脉根部显影现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心脏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一直局限在认定心内结构及诊断分流性疾病等方面。这种原始的声学造影是心肌声学造影的前身。心肌声学造影是指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的微泡在特殊的造影成像技术作用下,造影剂与超声波相互作用,致使左室或心肌成像,从而对缺血性心脏病进行诊断。1984年,Fein stein[2]首次报道了采用声振的方法制备声学造影剂,所产生的微泡直径小于红细胞,经静脉注射可使左室显影,开创了声学造影剂的先河。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对声学造影微泡及超声波相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声学造影发生了巨大变化。能通过肺血管床的微泡出现以及声学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左室成像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心肌声学造影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评估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临床手段。1心肌声学造影剂目前所用...  相似文献   
8.
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PD-1及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概述、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心脏毒性的表现及可能机制的探索、心脏毒性的检测方法和PD-1/PD-L1所致心脏毒性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