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术联合进行腹壁体形重塑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成功与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18例腹部脂肪堆积伴腹壁皮肤松弛的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后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腹围平均缩小15 cm,外形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膜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烧伤性睑球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眼烧伤后睑球粘连患者28例(31只眼)。手术分离睑球粘连后,将0.02%(0.2g/L)的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深穹隆部的结膜下3min后取出,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结膜囊后进行聚四氟乙烯膜移植。术后随访6-12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1只眼术后无一感染,其中23只眼(74.2%)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成功。6只眼(19.3%)效果一般,有所改善,2只眼(6.5%)术后再次粘连,手术失败。结论:聚四氟乙烯膜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烧伤性睑球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骨牵张术修复骨缺损过程中新骨骨密度的评价方法。方法:成年健康山羊18只,颅顶区制备25mm×10mm全层颅骨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建立牵张术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于牵张结束后2,4,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对照组3只动物与实验组牵张后6周动物同期处死,QCT、DEXA两种方法测量新骨骨密度,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骨密度值(BMD)及相关性。结果:实验组QCT测量牵张间隙各兴趣区BMD值较前一时段对应BMD值明显增加(P<0.05),同一牵张间隙内各固定时段两端(R2、R3)较中央(R1)BMD值明显高(P<0.05),R2、R3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DEXA测量固定期4周,各兴趣区BMD值较固定2周对应BMD值明显增加(P<0.05),而固定期6周,仅牵张间隙中央(R1)较固定4周对应BMD值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牵张间隙内固定期2,4周两端(R2、R3)较中央(R1)BMD值明显高(P<0.05);两种检测方法测得平均骨密度值在各时段均存在正相关(P<0.005);对照组缺损区QCT、DEXA检测未显示有新骨形成。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反映牵张过程新骨骨密度变化,QCT不受解剖结构和牵张器形状的影响,更适于颅面骨牵张术新骨形成的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4.
背景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大小与其完全修复所需要时间成正比,并认为骨缺损大于1 mm者,应争取植骨,以利于新骨生长和种植体的早期固位.目的比较珊瑚颗粒和羟基磷灰石颗粒在即刻种植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羟基磷灰石颗粒,珊瑚颗粒,成年杂种犬3只.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完成.麻醉下将3只犬股骨钻6个孔(每侧股骨3个孔),造成骨缺损.在所有近心端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颗粒(珊瑚颗粒组),在所有远心端的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植入羟基磷灰石颗粒(羟基磷灰石颗粒组),中间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术后2,3,4个月麻醉状态各处死犬1只,取犬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标本进行X射线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犬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X射线检查及各组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结果①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X射线检查结果4个月,珊瑚颗粒组和羟基磷灰石颗粒组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结合.空白对照组尚有部分骨组织缺损.②种植区骨段各组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4个月,珊瑚颗粒组新生骨组织完全成熟,珊瑚颗粒残留少许.羟基磷灰石颗粒组新生骨组织完全成熟,羟基磷灰石颗粒仍大量存在,颗粒无明显吸收.空白对照组,种植体颈部存在部分空隙.结论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1 mm以上应植入植骨材料.作为植骨材料,珊瑚颗粒较羟基磷灰石颗粒有更好的骨引导活性,能降解吸收为骨组织替代,而羟基磷灰石颗粒不能吸收,影响骨改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女性假两性畸形患儿外生殖器修复与重建的新方法.方法 对9例女性假两性畸形患儿采用肥大阴蒂缩小固定术、小阴唇重建术及外阴成形术等.结果 9例患儿术后随访1~3年,外阴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外阴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心态恢复正常.结论 女性假两性畸形患儿应尽早进行适当的外生殖器修复重建手术,可有效矫正患儿外阴的畸形,促进女性外阴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及细胞内Smad 2/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人RPE-1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TGF-β2(0.1,1,5,10μg/L)分别刺激RPE细胞6,12,24h。RT-PCR测定各个不同浓度、时间干预的RPE细胞COLⅠA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LⅠ蛋白水平表达。选择干预效果最好的TGF-β2浓度刺激RPE细胞,检测各时间点RPE细胞内Smad 2/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TGF-β2可刺激RPE细胞COLⅠA2mRNA及COLⅠ蛋白表达上调,其中10μg/L最明显,作用24h达到高峰,为对照组的2.74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10μg/L TGF-β2刺激24h后,细胞内Smad 2/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2.3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2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上调COLⅠA2mRNA及COLⅠ蛋白的表达,这种表达可能与TGF-β/smad通路中Smad 2/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聚四氟乙烯膜(F4膜)治疗睑球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F4膜治疗睑球粘连患者26例28眼,分离粘连后,裁剪适当大小的F4膜置于创面作为间隔物,作F4膜-穹隆-近眶缘眼睑皮肤间褥式缝合,再缝合结膜创缘与F4膜。2~3wk拆除缝线及F4膜。术后随访6~12mo,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患者28眼术后无感染,其中20眼(71%)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成功;6眼(21%)效果一般,有所改善;2眼(7%)术后再次粘连,手术失败。结论:F4膜治疗睑球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蝎肽抗菌凝胶用于治疗C6期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常规手术的C6期下肢静脉曲张病人3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更换敷料治疗;蝎肽抗菌凝胶组18例,采用外敷蝎肽抗菌凝胶,并定期更换敷料。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创面疼痛评分、感染情况和创面愈合速度。结果第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两组病人术后创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蝎肽抗菌凝胶组病人术后创面愈合过程中,未出现再感染情况,对照组4例,两组病人术后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蝎肽抗菌凝胶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7±7.9)天,对照组为(29.4±8.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蝎肽抗菌凝胶治疗C6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性溃疡,可缩短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创面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骨牵张间隙内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痂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所有大鼠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并于术后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2组。牵张结束时,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注射自体MSCs;而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大鼠,进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并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2组牵张间隙内均形成了骨痂组织,但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显著多于对照组。计量学分析也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量(NBV1和NBV2)和新生骨小梁宽度(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张间隙内行自体骨髓MSCs移植,可有效促进新骨形成,缩短固定期;该方法对众多的颅颌面外科畸形的矫治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