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特应性皮炎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特应性皮炎是一常见疾病,病因尚不明。文中综述了特应性皮炎发病的有关环境因素。孕龄、出生时体重和出生顺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病毒感染、变压原、屋尘螨和宠物、食物过敏、哺乳、饮用水硬度、居住地、社会地位及生活方式、物理和化学刺激物、空气污染、压力等因素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真菌病病原菌种的分布及菌群动态变化。方法:将儿童真菌患者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结果:在2118份儿童真菌标本中,分离出1101株真菌,阳性率51.98%,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分别占菌株数的80.47%,18.53%和1.00%。浅部真菌病中须癣毛癣菌占首位,头癣中以紫色毛癣菌占首位(47.37%)。在20年中紫色毛癣菌相对稳定,许兰黄癣菌和断发毛癣菌逐年减少,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菌逐年增多。结论:儿童真菌病病原菌种在20年中有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DNA microarray快速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DNA microarray的制备及其检测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淋球菌药敏及测序结果分别对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探针并制作DNA microarray。对淋球菌临床拭子进行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gyrA和parC基因的目的DNA片段,与芯片杂交,同时以测序法进行双盲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87份泌尿生殖道试子全部可用DNA microarray检测出来,芯片检测结果与药敏结果符合率为100%,与测序结果符合率为97.7%。结论用DNA microarray来检测淋球菌gyrA和parC基因突变快速、特异性高和灵敏度高,可以应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交通事故和工伤的不断增多,高能量所致的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也在日益增多,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发生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生活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沈颂科  张书梅  周文明 《安徽医学》2018,39(9):1106-1108
目的 分析皮肤浅部真菌病病种及主要致病菌构成,探讨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149例患者,收集真菌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比较分析各病种及致病菌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气候环境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149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型以甲真菌病为主(86例,57.72%)。皮肤癣菌在菌种构成上占据优势(125例,83.89%)。女性患者中,甲真菌病患者占69.05%,高于男性(46.88%);男性患者中,足癣患者占32.81%,高于女性(1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癣是10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占83.33%。温暖季节足癣发生率高于寒冷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皮肤癣菌,浅部真菌病病种及病原菌的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环境等情况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国外斑秃人群已发现的易感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斑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36例斑秃患者和1840例对照者,提取基因组 DNA,利用 Sequenom Massarray系统,对国外报道的斑秃易感基因位点[1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验证,用 Plink 1.07软件对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CTLA4基因上 rs3087243( P =0.041, OR =1.18,95% CI =1.01~1.38),经 Bonferroni 校正后无显著相关性(Pc =0.697),其余16个位点( TLR1、DMBT1、CHIT1、GBP4、 CIITA、 IL31RA、 CD96、 INPPL1、 MASP2、 IL-13、 KI-AA0350、PTPN22、SPATA5、TRAF1/ C5、IL1A、IL2R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分层分析显示发病年龄>20岁与≤20岁两组之间比较, TRAF1基因中 rs2416808位点(P =0.0184, OR =1.35,95% CI =1.05~1.74);轻型与重型斑秃、有无家族史,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国外报道的17个 SNPs 与中国汉族人群的斑秃没有显著相关性,不同人群之间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较大的斑秃样本中进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结肠镜诊疗术后并发化学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选择结肠镜诊疗术后并发化学性结肠炎患者13例,对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以结肠镜诊疗术后48 h内突发黏液血便为主,内镜下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渗出、糜烂和溃疡.13例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5~7d后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结肠镜诊疗术后并发化学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无特异性,残留在结肠镜孔道中和给水按钮处的戊二醛与结肠镜诊疗术后并发化学性结肠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性研究,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1),东莨菪亭(2),对羟基肉桂酸(3),对羟基肉桂酸乙酯(4),咖啡酸乙酯(5),β-谷甾醇(6), 木犀草素(7), 槲皮素(8),七叶亭(9),咖啡酸(10),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11),10-O-对羟基肉桂酰-鸡屎藤次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4,5,11,12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