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泻白散和方中3味主药甘草、地骨皮、桑白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并对31批药材和10批泻白散煎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药材提取液引起DPPH溶液吸光度(A)值降低,考察波长为517 nm,分别探索3味药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进行不同溶剂的吸收考察、专属性考察、DPPH线性考察、药材提取液线性考察、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耐用性考察等方法学验证;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指标,对泻白散和方中3味药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地骨皮、甘草、桑白皮和泻白散提取液的IC50均值为0.31、1.24、1.49和0.91 g/L,泻白散提取工艺对方中药物抗氧化活性的保留均值为56%。结论 建立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可用于泻白散及方中主药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为多维度评价中药和中药材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麦冬具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甾体皂苷、黄酮类、多糖类等,但是对其多糖类研究相对较少。主要综述麦冬多糖的化学组成、分析方法、药理作用等研究进展。麦冬多糖主要有MDG-1、Md-1、Md-2、OJP-1等;目前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有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等;麦冬多糖可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耐缺氧、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代表,已成为中医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决定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针对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对其内在成分进行定量,从单一指标到多指标,结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谱效关系、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展。从多指标定量测定、指纹图谱以及谱效关系和Q-marker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平台研究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选出YQFM主要化合物结构母核,通过DRAR-CPI服务器对结构母核进行模拟分子-靶蛋白对接,筛选靶点;对获取的靶点信息通过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结合文献对所得通路进行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上述靶点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整合模型;阐述YQFM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了7个化合物母核:20(S)-原人参三醇、齐墩果酸、2''-羟基异麦冬黄酮A、麦冬黄酮B、麦冬皂苷元、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主要对应GASP、AKT、INS、AKT、GSK3β、JNK、GSK3β、ERK1、ERK2等127个作用靶点,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心血管功能及糖脂代谢相关、肿瘤坏死因子(TNF)、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炎症相关等信号通路。结论 YQFM主要通过心血管保护、炎症与免疫调节、以及糖脂代谢干预等多条途径实现气阴两虚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简便、系统地预测YQFM的主要药效成分的网络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叶托马尾藻中的生物活性甾体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褐藻叶托马尾藻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手段和光普分析方法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结果 鉴定了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岩藻甾醇(Ⅰ),24-乙基-4,24(28)-胆甾二烯-3-酮(Ⅱ),24-乙基-4,24(28)-胆甾二烯-3,6-二酮(Ⅲ),马尾藻甾醇(Ⅳ),24R,28R-和24S,28S-环氧-24-乙基胆甾醇(Ⅴ),胆甾醇-24-酮(Ⅵ)和豆甾醇(-3-O-葡萄糖苷(Ⅶ)。结论 Ⅱ-Ⅶ为首次从该海藻中分离得到,Ⅰ和Ⅲ-Ⅵ具有诱导稻瘟霉菌比来形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1625、542、181mg·kg-1)YQFM组和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尾静脉连续注射给药8d,第8天给药后各组均立即灌胃给予非洛地平0.5mg.kg-1,灌胃后0、0.5、0.75、1、2、2.5、3、3.5、4、5、8、12、24、48h于眼底静脉丛取血,以液质联用检测非洛地平在各组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利用TopFit2.0软件拟合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YQFM组非洛地平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50.67±8.99)、(37.78±7.74)、(40.31±6.03)、(45.24±8.03)μg·L-1,AUC0~48h为(532.21±102.15)、(395.75±85.85)、(424.80±77.53)、(489.87±94.81)μg.h.L-1,t1/2为(17.47±4.31)、(17.04±3.20)、(16.75±4.04)、(16.59±3.52)h,CL为(0.19±0.04)、(0.27±0.03)、(0.26±0.03)、(0.22±0.04)L·h-1;非洛地平药动学参数符合一室模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YQFM组cmax、AUC0~48h明显减小,CL明显增加(P〈0.05或P〈0.01),3个剂量YQFM组间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QFM高、中剂量能明显加快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清除。  相似文献   
7.
海葵目动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海葵目动物中分离出许多化学成分,包括多种多样结构新颖的肽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脂等成分,许多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本文对其中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概述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红参、麦冬、五味子)中的大分子物质的HPGP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色谱柱为Ultrahydrogel 250(7.8 mm×300 mm);流动相0.1 mol/L氯化钠溶液;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40℃;进样量20μL。结果对5批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测定发现均无大分子物质。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能用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中大分子物质的排除性检查。  相似文献   
9.
电位滴定法测定五味子提取物中总有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电位滴定方法测定五味子提取物中总有机酸含量。方法:五味子提取物用水溶解,经001×1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盐还原为酸。以琥珀酸为对照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五味子提取物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以琥珀酸计,五味子提取物中总有机酸测定的精密度RSD 0.81%,稳定性RSD 0.86%,重复性试验RSD 1.67%,平均回收率为101.77%、RSD 2.3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电位滴定方法适合于五味子提取物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不同加工方法和成熟阶段对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辽宁新宾地区不同加工方法和成熟阶段对五味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含量,采用高碘酸钠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总糖的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结果:晒干和50℃烘干的样品中五味子醇甲含量较高;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5-羟甲基糠醛含量明显增加,而挥发油含量逐渐降低;有机酸和总糖含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成熟阶段的五味子,果实越成熟,五味子醇甲和挥发油含量越低,5-羟甲基糠醛、有机酸和总糖含量则越高.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和成熟阶段对五味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