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7例直肠癌微血管计数与远端扩散长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直肠癌微血管计数 (microvesselcount,MVC)和远端扩散长度的关系 ,为手术时确定直肠癌远端切除长度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直肠癌根治标本 97例 ,用Ⅷ因子相关抗原 (F8 RA)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法测定其直肠癌组织的MVC ,并连续切片 ,在光镜下观测直肠癌的远端壁内扩散长度 ,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远端发生扩散的直肠癌4 7例 ,平均MVC为 2 8± 5 ,明显高于没有远端扩散的 5 0例的MVC (2 0± 5 ) ,且MVC较高的直肠癌远端扩散距离也较长。结论 直肠癌手术时远端一般切除 2~ 3cm即足够 ,但MVC较高的病例 ,远端扩散距离较长 ,手术远端切除长度也要延长。术前活检确诊直肠癌的同时测定MVC ,可作为决定远端切除长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胃壁蜂窝织炎伴穿孔1例报告陈业希,吴祝东,王维力,罗勤隆,杨镜秋[病例]女性,29岁。因发热腹痛1周,伴呕血、黑便3天急诊入院。9天前,在当地医疗站足月顺产一婴。因胎盘剥离不良徒手剥离术+会阴修补术。术后予大量青霉素、氨苄、灭滴灵、先锋V、菌必...  相似文献   
3.
保留肛门手术切除低位直肠癌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les术至今仍为典型的直肠癌根治术。但是,术后左下腹永久性人工肛门,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和精神创伤,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保留肛门(或重建肛门括约肌功能),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留原肛门的手术已越来越为人们重  相似文献   
4.
158例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治胃癌病人(贲门癌除外)158例,均经病理证实。97%为中、晚期病人、手术率90%(142/158);不能切除占34%(48/142);切除率66%(94/142),其中姑息性切除率47%(67/142),根治性切除率19%(27/142)。随访140例(失访18例)。并就胃癌的诊治水平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计数与它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96例直肠癌标本的微血管数进行了检测,并研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直肠癌微血管数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肉眼分型和组织学分型等均无明显关系,而与临床进展时期密切相关,较大的、浸润层次较深的、有淋巴结或肝转移的直肠癌,其微血管数明显增高。微血管数大于20支的直肠癌,平均生存期和5年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微血管计数与直肠癌的临床进展时期有密切关系,微血管计数高的直肠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术中误伤输尿管、尿道并非罕见,文献上无精确的统计,一般均能避免。我科自1985年~1997年共行直肠癌根治术304例,无1例损伤输尿管及尿道。本文重点讨论避免输尿管、尿道误伤的方法。 1 术前准备:除一般常规外,对Duke'sⅢ期或再次手术的病人,如估计肿瘤有浸润输尿管可能时,  相似文献   
7.
部分切除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部分切除加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98例。结果:98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肛门功能良好,无明显变形、失禁等并发症。疗程15 ̄29天,术后随访1 ̄10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部分切除加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既能防止术后肛门失禁、移位变形等后遗症,又能缩短疗程,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arlygrowthresponsegene-1,Egr-1)在直肠癌组织的分布规律,探索Egr-1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癌组织组85例直肠癌及对照组13例直肠腺瘤切除病例标本的病理切片分为癌中心组织,癌周上、下缘组织,癌旁(距癌缘0.5cm)上下缘组织,远近切缘组织及瘤中心组织,瘤旁组织,远近切缘组织进行Egr-1免疫组化测定。结果癌组织组85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切缘组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4.5,P<0.01);远端癌旁组织与近端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28,P<0.05);获随访5年的72例中出现局部复发20例,与未发现局部复发的52例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9.3,P<0.05)。对照组直肠腺瘤组织与其切缘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3,P>0.05)。结论Egr-1在直肠癌的发生或/和发展中具有明确的抑癌作用,且可作为预测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指标,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提供了“基因层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分析童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73.6%,并发症发生率43.4%。(同期手术治疗的治愈率60.5%,并发症发生率48.6%)。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有选择地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