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影响.方法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训练教材,对300名军人进行为期8个月的心理素质训练,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参加心理素质训练的军人进行训练前后的团体测试,训练结束后同时用自编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效果调查表对参训人员进行训练效果的自我评价.按训练前后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后,16PF各因子,恃强性得分[(5.90±1.31)分]明显升高(P<0.01),忧虑性得分[(5.12±1.55)分]明显降低(P<0.01),适应与焦虑得分[(5.25±1.37)分]明显降低(P<0.05),在α=0.10的检验水平上,聪慧性、心理健康得分明显升高(P=0.06),内向与外向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8);②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后,军人参训态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态度变得更为积极;战士、干部间的训练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训练后战士发生的变化更大.结论系统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产生明显影响,这些影响与训练的系统性、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及训练对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与多种局部理化刺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研究方法,选取1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为研究对象,160例在年龄和性别上相匹配的同期非口腔黏膜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口腔扁平苔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辛辣饮食(OR=3.473)、胃炎(OR=3.134)、硬(OR=2.535)、烫(OR=2.122)、烟熏食品(OR=1.741)进入了Logistic的回归模型.结论 局部理化刺激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正常颊黏膜组织、糜烂型及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组织和颊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y,MVD),观察其MVD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OLP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nlab MC XL 系统3 种瓷材料全冠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一右下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模型,复制48 个代型。采用随机抽样法,24 个用于采集光学印模,分别制作8 个Cerec Blocs、Incoris AL、In鄄ceramYZ 全冠,剩余24 个代型用于冠的粘结。采用修正USPHS 标准和SEM法评价冠的适合性。结果修正USPHS 法显示87.5%的边缘测试点临床可接受,3 种瓷材料冠的边缘适合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EM法显示Incoris AL 组的边缘适合性与Cerec Blocs 组、In-ceram YZ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 个实验组在近中、远中、颊面、舌面、内部整体等观察项的适合性比较有较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Cerec Blocs、In-ceram YZ 冠的边缘适合性优于Incoris AL,而Cerec Blocs 的内部适合性最好;3 种瓷材料冠的边缘适合性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erec 3D/Inlab MC XL系统不同光学印模法对Cerec Blocs全瓷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制备1个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模型,复制32个石膏代型。采用随机抽样法,16个代型用于冠粘接,16个代型用于光学印模采集,其中直接法和间接法各选取8个,分别制作8个Cerec Blocs全瓷冠。采用修正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SPHS)标准和扫描电镜(SEM)法评价冠的适合性,SAS 9.1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修正USPHS法显示87.5%的边缘测试点临床可接受,直接法与间接法边缘适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法显示所有冠的边缘测试点均小于120 μm,直接法与间接法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接法在近中、颊面、舌面、面的适合性优于间接法(P<0.05);直接法远中轴面适合性较差,与近中轴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学印模法对Cerec Blocs冠边缘适合性无影响,但对内部适合性有一定影响,全瓷冠边缘适合性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修复中的医技交流质量。方法:向国内四所规模较大的制作室发放了400张调查问卷,对树脂基托RPD及整铸支架RPD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医师传递给技师的加工信息完整度及技师对加工信息的评价和反应进行调查。结果:400张问卷中的81%(324张)经有效填写并回收。其中29%的加工单在一般信息中包含了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仅有5%注明或口头告知了模型经过消毒;89%的加工单中标明了卡环的种类和位置;74%的加工单有明确的基托及连接体设计信息;而仅有7%的加工单包含人工牙选择和排牙要求;单侧或双侧两牙位以上游离缺失病例中医师提供咬合记录者占91%;前牙跨中线缺失病例中医师在模型或咬合记录上标示出中线位置者占84%。技师认为在全部324例RPD修复病例,仅有19%加工信息充分;而当技师认为加工单信息不够明确时,选择与医师沟通的仅占11%。结论:目前我国RPD修复中医技交流质量不够理想;医技双方均缺乏交流沟通的意愿。该现象会影响RPD修复水平的提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EREC3D/inLab MC XL系统5种扫描方法构建数字化模型的精度,探寻最佳的扫描方法。方法用一个标准的种植基台作为扫描对象,分别用inEos顶端拍摄、旋转拍摄、顶端和旋转联合拍摄、inLab MC XL激光扫描、CEREC蓝光拍摄5种扫描方法构建数字化模型。测量种植基台及各数字化模型的上表面直径,颈缘直径及上表面至颈缘的距离,测量结果用SAS9.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肉眼观察5种扫描方法构建的数字化模型存在明显差异,inEos旋转拍摄构建的数字化模型细节反映最清楚,各线、角清晰;inEos顶端拍摄和CEREC蓝光拍摄构建的数字化模型轴面的细节不够清楚,倒凹部分被忽略,有一定的失真,边缘反映不够清楚。SNK-q检验显示采用inEos旋转拍摄和inLab MC XL激光扫描2种扫描方法构建的数字化模型与实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种扫描方法构建的数字化模型与实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EC3D/inLab MC XL系统的5种扫描方法中,inEos旋转拍摄和inLab MC XL激光扫描2种扫描方法可以构建较准确的数字化模型,inEos顶端拍摄、inEos顶端和旋转联合拍摄以及CEREC蓝光拍摄略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erec inlab MC XL系统光学成像粉对数字化模型精度的影响。方法制备一标准右上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模型,并复制8个石膏扫描代型。每个代型采用inEos扫描单元获取喷粉前后的数字化模型,采用inlab3.65软件测量每个数字化模型边缘、肩台、轴面、窝沟、牙尖区域喷粉前后的变化情况。最后采用SA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字化模型各区域1周前后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喷粉后的数字化模型质量较喷粉前好,光学成像粉对数字化模型边缘、肩台、轴面、窝沟、牙尖区域的影响值分别为(0.073±0.042)、(0.106±0.077)、(0.044±0.025)、(0.128±0.060)、(0.102±0.056)mm,各区域影响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光学成像粉对全冠数字化模型各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对面和肩台的影响大于边缘和轴面,提示不同区域喷粉时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各牙位成品塑料牙的使用情况,为成品塑料牙生产厂家及使用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成品塑料牙的使用情况按牙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使用的55 787颗成品塑料牙中,D6的使用率最高,占5.31%,D3的使用率最低,占1.94%。2)除上颌尖牙和下颌侧切牙外,其余同名牙使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成品塑料牙的使用量B区多于A区,上颌多于下颌(P<0.05)。4)单颌全口和全口义齿使用的成品塑料牙约占总数的1/3。5)除去单颌全口和全口义齿使用的情况,下颌左右侧中切牙同时使用的频率最高,占81.46%,上颌左右侧尖牙同时使用的频率最低,占43.26%。结论不同牙位成品塑料牙的使用频率有较大差异,建议生产厂家应按比例进行生产,使用单位应按比例进行购买。  相似文献   
10.
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影响。方法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训练教材,对300名军人进行为期8个月的心理素质训练,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参加心理素质训练的军人进行训练前后的团体测试,训练结束后同时用自编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效果调查表对参训人员进行训练效果的自我评价。按训练前后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后,16PF各因子,恃强性得分[(5.90±1.31)分]明显升高(P<0.01),忧虑性得分[(5.12±1.55)分]明显降低(P<0.01),适应与焦虑得分[(5.25±1.37)分]明显降低(P<0.05),在α=0.10的检验水平上,聪慧性、心理健康得分明显升高(P=0.06),内向与外向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8);②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后,军人参训态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态度变得更为积极;战士、干部间的训练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1),训练后战士发生的变化更大。结论系统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和个性产生明显影响,这些影响与训练的系统性、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及训练对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