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食管内镜下表现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由于患者血中多种细胞因子如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等升高,可减弱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和食管清除功能,引起食管反流和炎症。本研究用液体灌注测压法和内镜检查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和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2.
圆孢子虫是一种新近引起人们重视的、导致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1 ] ,国内 1995年在福建首先发现人体圆孢子虫病病例[2 ] 。以后 ,广东、南京、西安、陕西等省市均有病例报道。为了解圆孢子虫在温州市腹泻人群中的感染情况 ,作者于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6月收集市区 3所医院 86 0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6月间收集温州市区 3所医院肠道门诊或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 ,共 86 0例。1.2 检查方法 送检的粪便先行颜色、性状等观检记录 ,于收集当天进行直接涂片 ,…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食管内镜下和动力学表现及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其的影响.方法:对4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生长抑素组(20例)、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组(24例),以内镜检查和液体灌注式食管测压法评价食管炎症和动力学变化.结果: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食管糜烂和动力学异常.与生长抑素单用比较,联合应用使食管糜烂愈合、食管远端蠕动波幅和蠕动速度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使重症胰腺炎患者食管炎症和动力学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SS)联合中药方剂大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并试图揭示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Ranson标准、APACHE Ⅱ评分或Balthazar C T积分,将确诊为SAP的患者分为SS治疗组和SS联合中药方剂大承气汤治疗组,对比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病因构成及SAP严重度评分诸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与单用SS治疗组相比,SS联合大承气汤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于入院2 w后显著升高,但血清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治疗后比无明显差别;自入院后第3天开始,血浆内毒素、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于入院后2 w显著升高;APACHE Ⅱ评分及Binder合并症积分明显改善;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降低.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S和大承气汤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胃肠道黏膜屏障、减少内毒素吸收,减少急性期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促进IGF-1释放,促进胰腺细胞的再生等多途径阻断SAP时的内毒素"二次打击",避免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胸腔包裹性积液误诊分析附属一院内科吴康为我科于1989年7月至1993年7月先后对15例被基层医院X线误诊为胸膜间皮瘤和肺癌病例,进行了B超检查,均为胸腔包裹性积液。现将误诊情况及B超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1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和肠黏膜通透性等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43例患者入院24~48 h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行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和14 d的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淀粉酶等生化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观察其APACHE-Ⅱ评分、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EN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早期EN治疗.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PN组相比,EN组3 d、14 d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3 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4 d后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中(L/M)比值差异无显著性,14 d后EN组L/M比值较PN组显著降低(P<0.05).与PN组相比,EN组14 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0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程度以及对病程的影响。结果:7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288例合并肝损害,占40.9%,其中轻症胰腺炎165例,重症1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较轻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率高(分别为100%和28.3%,二者比较P〈0.01)。SAP肝功能损害较MAP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较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肝功能损害也更为严重。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区腹泻患者圆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凯时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凯时(LipoPGE1)和生长抑素(SS)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 并试图揭示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或Balthazar CT积分,将确诊为SAP的患者分为SS治疗组和SS联合LipoPGE1治疗组,对比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病因构成及SAP严重度评分诸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与单用 SS治疗组相比,SS联合LipoPGE1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于入院2周后显著升高,但血清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于治疗后无明显差别;自入院后第3天开始,血浆MDA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于入院后2周显著升高;APACHEⅡ评分及Binder合并症积分明显改善;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降低。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S和LipoPGE1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急性期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减轻过氧化反应、促进IGF-1释放, 促进胰腺细胞的再生等多途径阻断SAP时的高应激反应,避免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FN-γ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组)和118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36例和进展性肝病者82例(慢性乙型肝炎50例、乙肝后肝硬化32例)]的IFN-γ基因+874 T→A、+2109 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874 T→A位点多态性中,慢性持续性感染者总从基因型频率比SR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等位基因A的频率,进展性肝病组均显著高于SR组(P〈0.05)。②+2109 A→G位点多态性中,进展性肝病组总GG基因型显著高于SR组(P〈0.05),而肝硬化和慢乙肝组之间,SR和AsC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IFN-γ基因+874 T→A、+2109 A→G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有关,携带+874 T→A从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HBV感染者容易发展为慢性,A等位基因更趋向于进展性肝病,而携带+2109 A→GGG基因型患者则容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