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肌电图、体感和脑干听力诱发电位对8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儿进行系列检查。发现7例患儿中4例出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减低伴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不能引出,其中2例尚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例仅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减低;1例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位于低限;3例体感诱发电位和2例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示周围神经性损害。提示本病主要损害周围神经(以感觉神经为重)的轴索并伴有髓鞘脱失。  相似文献   
2.
比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我国医学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和管理教育,探讨适合医学和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膨胀时代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新模式,为研究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立性暂时性咽麻痹二例吕俊兰,吴沪生,刘天慈,邹丽萍例1男,11岁。入院前8天咽疼,入院前5天说话时鼻音重,语音含糊不清,吞咽困难,尤其进干食明显,饮水时自鼻腔返流。病前1个月内无明显感染及预防接种史。体检:眼裂等大,眼球各向运动灵活,双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微量量热法角度出发,构建筛选中药抗菌活性部位的方法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以金银花为例,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金银花不同部位对大肠杆菌的代谢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样品对大肠杆菌的热活性谱图(即热功率-时间曲线),得到一系列微量量热参数,分析金银花不同部位的药效作用及差异.结果 金银花各部位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方法 按设定剂量(复方丹参组0.84 g/kg,波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2、4 g/kg)连续灌胃给药7d后,观察小鼠疲劳游泳时间及耐缺氧存活时间,探索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结果 疲劳游泳实验中,复方丹参片组、波棱高、中、低剂量组疲劳游泳时间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周肌阵挛伴失神(PMA)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PMA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儿均为学龄前儿童,2~4岁起病,临床发作以口周肌肉节律性抽动为突出表现,伴双眼凝视,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暂为数秒至十余秒,发作频繁。发作期脑电图为全导同步对称3Hz为主棘慢波放电,发作间期脑电图为全导散在或短阵片断发放的中高波幅棘波、棘慢波。两例患儿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均正常,均有癫痫家族史,1例2~3岁时有3次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例病程中有失神持续状态发作。2例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或丙戊酸钠联合氯硝西泮治疗,服药后发作均有消失,其中1例随访10个月目前已无发作。结论 PMA是以频繁的失神和口周肌肉节律性肌阵挛为特征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视频脑电图对正确诊断本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实验制备了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PEDX-NS),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考察纳米混悬剂的形态及粒径分布。以herpetrione(PEDX)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得的纳米混悬剂呈不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238.6±1.9) nm,多分散度指数为(0.183±0.017)。herpetrione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5.19 μg·h·mL-1,达峰浓度(ρmax)为11.64 μg·mL-1,与参比药herpetrione普通混悬剂(PEDX-S)相比,分别提高了2.47倍和2.63倍(P<0.01)。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工艺简单可行,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疗基础上间断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冲击联合泼尼松免疫治疗控制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阵挛症状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合并阵挛症状的NB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肿瘤情况、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及预后等。随访截止至2017年3月1日。结果8例患儿中男3例,女5例;起病年龄10.0-35.5个月(中位年龄17.5个月);出现阵挛症状至确诊后开始治疗时间为1.25-6.50个月(中位时间为3.60个月)。本组8例NB患儿均出现躯干及肢体阵挛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表现,其中合并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5例。患儿均初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或当地医院神经科。原发瘤灶位于双侧肾上腺、骶前区各1例,单侧肾上腺、腹膜后、纵隔各2例。影像学检查显示仅1例原发瘤灶直径〉5 cm。除1例存在肿瘤局部椎体侵犯外,其他7例均未见远处转移。病初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4例;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1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5例,但均〈500 IU/L。8例患儿中,6例肿瘤病理类型为NB,其中分化型4例,分化差型2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2例,其中结节型1例,混杂型1例。肿瘤N-MYC均无扩增。临床分期:Ⅱ期5例,Ⅲ期3例。临床分组:中危组7例,低危组1例。除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诊治不规律,阵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目前除失访外,其余患儿均在系统化疗基础上给予间断HD-IVIG冲击及泼尼松口服的免疫治疗:HD-IVIG在整体系统化疗6-8疗程期间多次冲击治疗(每疗程2 g/kg,每月1次),应用丙种球蛋白的同时,给予患儿口服泼尼松,自足量开始口服,疗程1.0-5.5个月,平均3个月,后开始缓慢减量,随访至今,已停用激素者4例,总疗程8-12个月,平均10个月。4例患儿于治疗后1个月即阵挛症状好转,5-12个月症状消失;2例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及停药后半年阵挛好转,其中1例治疗后1年症状完全消失,1例随访至今仍有轻度阵挛症状。除1例失访患儿外,其余患儿原发病定期瘤灶评估提示病情均处于稳定状态。结论系统规律化疗基础上间断应用HD-IVIG冲击联合泼尼松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NB患儿的阵挛症状。阵挛症状干预时间越早,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越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日服用次数对大黄含药血清体外抗氧化效应的影响,制定大黄用于抗氧化的合理日服用次数.方法:Wistar大鼠日服1次组(G1),2次组(G2),3次组(G3),分别每日灌服大黄提取物3.6 g·kg-11次、1.8 g·kg-12次、1.2g·kg-13次,分别于第1次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083,0.167,0.25,0.5,1,2,4,6,8,10,12,24 h眼眶后静脉取血,用于测定大黄含药血清体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以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抗氧化实验,并对其进行房室模型的拟合和参数计算,得到抗氧化效应-时间曲线(E-T曲线),制定大黄用于抗氧化时合理的日服用次数.结果:日服用次数与大黄抗氧化作用的强弱显著相关,给药2次E-T曲线下面积(AUCE)明显高于给药1次和3次(P<0.05).结论:大黄用于抗氧化日服用次数以每日2次为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