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中恶性肿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讲,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全肺内唯一的2~30 mm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病灶.但在实际工作和本文叙述中,将呈毛刺状轮廓的孤立病灶也包括在内.在所有SPN中,恶性肿瘤约占40%,良性病变约占60%.但这种比例会受普查人群中肉芽肿性疾病的地方特性和受检人群以及检查方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35岁患者SPN的恶性肿瘤可能性只占1%~3%,40岁患者良、恶性的概率几乎各占50%.  相似文献   
2.
重视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国内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近20余年来,由于钼靶X线机、B超(高频探头)及MRI在国内已逐渐普及,使乳腺疾病诊断工作从初期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发展到在全国得以普及,且研究逐年深化,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亦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鉴别单发肝细胞癌(HCC)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2个医疗机构共152例单发HCC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并记录GPC3表达水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06例病人资料作为训练集(GPC3阳性83例、阴性23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46例病人资料作为验证集(GPC3阳性35例、阴性11例)。对所有病人术前1个月内增强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在训练集中,对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并得到最优子集,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GPC3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临床资料[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等]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GPC3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获得的临床信息及Radscore分别建立临床列线图、影像组学列线图及联合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列线图对GPC3表达状态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列线图间的诊断效能,并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价值。使用验证集数据对列线图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AFP、CA199、Radscore是GPC3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8.503、1.090、13 300.044,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列线图对GPC3阳性表达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良好。训练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918)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842)和临床列线图(0.787)(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最高,而临床列线图的特异度最高;验证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896)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726)和临床列线图(0.803)(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处于16%~86%时,联合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列线图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结论 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以术前鉴别单发HCC GPC3阳性和阴性表达,联合列线图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T750 HD CT分别在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下对胸部肺结节人体仿真模型进行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计算图像中结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辐射剂量、噪声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的规律,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影像组学分析软件对实性结节的全部特征进行提取,使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主成分中对图像质量贡献较大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确定的重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不同管电压下特征参数的差异,再进一步通过事后检验对不同管电压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找出组间差异。结果辐射剂量在研究的范围内随管电压、管电流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肺结节的SNR和CNR总体变化趋势虽然与管电压及管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但在低剂量下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阈值存在,无法准确评价低辐射下图像质量。影像组学提取的所有特征参数中均质性、体素值总和及Haralick相关性是3个主要成分,其方差累计的贡献率为89.2%,且特征值均>1。特征参数均质性曲线显示出其变化趋势与管电压及管电流变化成相关性,且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均质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管电压140及120 kVp时,两组间的均质性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而在其他管电压间均质性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管电压在100 kVp、管电流≥60 mA时或管电压在80 kVp、管电流≥90 mA时,均质性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结论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定量化地评价和控制低辐射剂量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中意外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护理措施,以减少对比剂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行增强CT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意外发生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及时抢救与护理,1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康复。20例意外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既往碘对比剂过敏史、肾损伤、甲亢、癫痫、低血糖、对比剂外渗和病情危重。结论护理人员不仅应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在增强CT检查意外发生时能够严密观察、准确判定意外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对症护理,对减少对比剂不良后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分析43例软组织肿瘤,其中恶性25例,良性1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为0.500s/mm2.选取肿瘤实体部分最大感兴趣区,尽量避开坏死、出血、瘢痕及钙化等不均质成分.分析各病灶的扩散加权图像特点,比较良、恶性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分析ADC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恶性肿瘤的ADC值(0.96±0.31×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92±0.63×10-3mm2/s和肌肉组织(1.69±0.47×10-3)mm2/s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肌肉的ADC值无明显差异.ADC值为(1.38×10-3mm2/s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3%.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其中2例化疗后ADC值升高,1例无ADC值的明显变化.结论:ADC值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DC值对于化疗效果评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与组织学对照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排螺旋CT(MD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膀胱癌的不同价值,建立完善合理的膀胱癌CT检查程序.方法:对临床怀疑膀胱癌患者34例进行MDCT检查,在膀胱充分充盈后,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晚期、平衡期、排泄期).将不同时相的数据分别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方式顺序观察膀胱壁各部,分别记录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等.评价MDCT各种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应用SA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膀胱癌患者于CT检查1周内手术,证实58枚肿瘤,其中2例并发输尿管癌.平扫MPR、动脉晚期/平衡期MPR、排泄期MPR、CTVE、联合平衡期MPR和CTVE五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0.7%、86.2%、89.7%、87.9%、100%.平扫MPR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种方式(P<0.05).平衡期MPR和CTVE两种图像相结合较其他四种方式具有更高的检出率(P<0.05).动脉晚期/平衡期MPR、排泄期MPR、CTVE三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膀胱MDCT检查可不进行平扫和动脉期扫描,只行平衡期、排泄期检查,扫描范围应包括全部泌尿系统,并联合应用MPR与CTVE等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评价膀胱肿瘤可靠、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平扫及增强特点.结果: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孤立肿物,直径1.6-5.5 cm,平均2.6 cm,7例(30.4%)呈分叶状,6例(26.1%)伴钙化,1例伴空气新月征,1例病灶周围伴晕征.11例行CT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比较少见,CT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