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并探讨其防治的策略,回顾性分析85例SAP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合并真菌感染,42例为单纯细菌感染。研究发现2组的年龄、性别、病因、ICU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真菌感染组较细菌感染组APACHE Ⅱ评分及CT分级高,发生菌群紊乱、腹压增高及器官障碍的概率高、手术次数多,且均有显著性差异。真菌组的病死率约是细菌组的2倍多(44.19%比21.43%)。结果提示:合并真菌感染病死率明显增高;APACHE Ⅱ评分、CT分级、菌群紊乱、腹压增高、手术次数是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意识改变及大出血时应怀疑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可能有助于防治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0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40.85%,25.00%。影响术后过 铲的主要因素有病程长短,肿瘤部位、大小;病理性质及组织来源,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状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明显关系。结论:在进一步探讨手术方式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壶腹周围癌分子生物学行为,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加强辅助治疗,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内皮抑素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剂 ,具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本文对其结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00--2010年经病理学检查或手术确诊的13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胰腺癌患者中,首发症状前3位依次为腹痛、黄疸和消瘦,平均就诊时间91.99d。根治性切除27例(20.77%),姑息性短路手术98例(75.38%)。I~II期患者手术切除率为85.19%,III~IV期为3.88%。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0月,而捷径手术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月。结论: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唯一有效手段,I~II期患者手术切除率高,但预后并不令人满意。应加强胰腺癌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对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中晚期患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内皮抑索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本文对其结构、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按1:2的比例与同期接受手术的76例未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比较,logistic分析寻找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其中非手术治疗治愈33例(86.8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行(胃)肠切除(OR2.01,95%CI1.15~6.07)、手术时间≥180min(OR4.38,95%CI2.15-11.65)及开腹手术(OR5.59,95%CI1.15—9.23)是EPII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切除、长手术时间及开腹手术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壶腹周围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腹部周围癌包括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Vater壶腹癌和胆总管下端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本文通过我院近年来59例胰腺癌和55例其他壶腹部周围癌病人血清CA19-9、CEA、CA153和CA125的联合检测,探讨它们对壶腹周围癌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及评价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使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引进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对初、中、高级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模拟训练,进行学员反馈意见统计分析。结果:参加本项目模拟培训的医生共106人,高级职称20人,中级18人,住院医师68人。共回收学员反馈意见表82份,认为此项技术应用价值很大者占95%,认为在非技术性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大作用者占85%,认为与临床实际相似或十分相似者占92%,感到收获较大或很大者占90%,认同“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培训方式者占98%。结论: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我国急诊医学(继续)教育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非技术性能力陪训上作用独特。此项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开发。此项技术并非万能,不能完全替代临床实习或诊治实践,应该与实际操作练习并重使用。  相似文献   
9.
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国内急诊医学领域应用初探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探讨及评价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在我国急诊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使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引进的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对初、中、高级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及学员反馈意见统计分析。结果 参加本项目模拟培训的医生共106人,高级职称20人,中级18人,住院医师68人。共回收学员反馈意见表82份,认为此项技术应用价值很大者占95%,认为在非技术性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大作用者占85%,认为与临床实际相似或十分相似者占92%.感到收获较大或很大者占90%,认同“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培训方式者占98%。结论 ①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我国急诊医学(继续)教育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非技术性能力陪训上作用独特。②此项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开发。③此项技术并非万能,不能完全替代临床实习或诊治实践,应该与实际操作练习并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67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回顾性调查的基础上,采用Feulgen‘s染色方法和自动图像技术。定量测定了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非整倍体在壶腹周围癌中的发生率为71.64%,且其发生率随组织学分级而上;非整倍体肿瘤的预后远不如整倍体肿瘤;(2)生存期≥3年和〈3年组的DNA指数均值(DI0有显著性差异(P〈0.01);(3)按患者DNA主干系峰位的DNA指数值分为三种峰型,Ⅰ型峰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