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通过灰色定权聚类分析,对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各项工作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集群划分,达到科学防控和分类指导的目的。方法收集和汇总2016年全广西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年度报表,以市为单位计算主要工作指标,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模型进行综合排名和聚类分析。按照聚类结果将各市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集群划分。结果结核病和艾滋病双向筛查指标达到了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但结核病和艾滋病综合治疗接受率偏低(57.044%),不同地区完成情况存在差异。通过关联度分析获得了以市为单位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综合排名,与基准方案比较的关联度介于0.547-0.909;通过差异矩阵和差异距离矩阵,获得与排名临近地区间比较的灰色相似关系矩阵,灰色相关系数介于0.771-0.986。基于灰色相关系数绘制聚类系谱图,按照实数(λ)=0.15的水平,划分出4个集群(最好、较好、一般、较差)。结论灰色定权聚类法除了能够综合评价不同地区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水平,还可以根据系谱图划分出来的工作指标及综合工作水平类似地区,科学识别同类的集群,为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部门开展工作质量评价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广西结核病痰涂片检查室间质量控制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盲法复检法进行结核病痰涂片室间质量控制,收集2005~2008年广西各级实验室痰涂片盲法复检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共抽检27.468张涂片,经复检,高假阳性涂片数有49张,4年依次为17张、24张、7张、1张;高假阴性涂片数32张,4年依次为11张、16张、3张、2张;低假阳性涂片数89张;低假阴性涂片数104张;痰细胞合格率85.0%、痰涂片大小合格率84.4%、厚薄合格率82.3%、染色合格率90.1%、脱落合格率95.9%.结论 通过盲法复检痰涂片室间质量控制,全区痰检质控工作得以加强,各级实验室痰检工作质量逐年提高;留痰标本和制作痰涂片质量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尿中异烟肼代谢产物现场快速定性检测方法,评估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建立氰化物-氯胺T-巴比妥酸定性检测异烟酸法,通过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住院53例服用异烟肼的在治患者和51例未服药病人尿液检测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检测原理:氰化物溶液与氯胺T溶液混合,再与待检物、巴比妥酸溶液混合,在室温下产生显色反应,目视判读结果,蓝紫色为阳性,异烟酸检出限约为0.5μg/m L。在104名临床住院患者的验证试验中,53例服用异烟肼的结核病患者服药后6h、24h尿液检测结果全部阳性,灵敏度100.0%;51例未服药对照组尿检结果全部阴性,特异度100.0%。结论建立了尿异烟肼代谢产物现场快速定性检测方法,经临床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可达10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AIMTB和T-SPOT检测方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中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2年9~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IV感染者的血样标本,使用雷德AIMTB、迪奥T-SPOT和凯杰QFT三种方法进行检测,以QFT作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 AIMTB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4.6%,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72%、76.19%;T-SPOT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7.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3.02%。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与QFT方法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QFT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可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结核杆菌感染、患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情况,为在学校开展结核病的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对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开展结核菌素试验(The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tuberculin,PPD)及问卷调查,对所有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学生,有PPD试验禁忌症的学生及PPD阴性但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学生开展X光胸片检查,有可疑病灶者开展痰涂片检查;对PPD强阳性学生与非强阳性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及其健康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相关因素。结果接受PPD试验4 113人,阳性率6.64%(273人),强阳性率0.56%(23人);肺结核检出率0.05%(2人,均为PPD强阳性)。接受问卷调查2 909人,经过χ2及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在学校宿舍居住和与肺结核患者的接触是PPD试验结果强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核病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为24.96%。结论通过PPD试验的初筛,再进行X光胸片及痰涂片检查是发现结核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并注意好教室和宿舍的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索和验证改善清咽功能检验方法。方法将受试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 ;按1.0ml/100g·BW容积分别灌胃给各剂量受试物和蒸馏水 ,每天1次 ,连续30天。最后1次给样1小时后 ,于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葡聚糖4万0.1ml/只致炎。分别在致炎后1、3、6、9小时测量各鼠足跖厚度 ,同一部位测量3次 ,取其平均值。结果各组大鼠不同时点的足跖厚度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受试物清咽功能的动物试验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独立式宣教与管理模块在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优化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独立宣教与管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间隔纳入2013年登记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对各种变量进行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干预组治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6.692,P<0.05);督导频次大于或等于4次的患者治愈率94.44%,明显高于督导频次小于4次的患者71.15%(χ2=10.193,P<0.05);本地户籍居民治愈率明显高于非本地户籍居民(χ2=11.275,P<0.05)。(2)经过逐步向前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户籍所在地、独立宣教与管理方式、结防门诊督导频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心理辅导和高频度的随访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流动人群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支持和随访管理,并做好患者在辖区间的转出与转入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空间和分子维度的整合分析技术应用,探索不同疫情地区的结核病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结核病精准防控提供量化依据。方法 通过结核病高发地区(热点)和低发地区(冷点)患者现住址坐标点为定位信息的核密度估计,探索空间聚类特征,同时结合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单个核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聚类分析,制作社会网络图。结果 基本特征比较发现,热点地区患者较冷点地区的年龄大(rank sum test P=0.002),文化水平低(rank sum test P=0.000),家庭接触来源占比大(〖XC小五号.EPS;P〗=5.122,P=0.024),体重指数小(rank sum test P=0.000),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大(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16);而冷点地区患者外地旅居史占比大(〖XC小五号.EPS;P〗=5.65,P=0.017)。热点和冷点地区侦测到4个空间聚类,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热点和冷点地区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共筛选出14250个SNPs位点,两地区的SNPs矩阵的分子距离中位数分别为897.5和746,两个矩阵的SNP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nk sum test P=0.000)。热点地区SNPs≤12(近期传播)的分子簇有2个;冷点地区的分子簇有1个。热点地区空间成簇病例42例,分子成簇空间散发病例3例,空间-分子成簇2例;冷点地区有空间成簇26例,分子成簇空间散发病例2例,空间-分子成簇2例。热点和冷点的社会网络密度分别为0.002和0.001;两个地区的空间成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3.92, P=0.047)。结论 结核病高发热点在本地局域性传播的可能性大于冷点地区,冷点地区存在与外地的基因交流。因此,热点地区的结核病防控应该以本地重点人群主动筛查为主,而冷点地区应加大流动人口排查。[J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监测,了解该地区肺结核患者耐药谱构成,阐明其对不同药物的耐药分布和规律。 方法 对广西30家结核病防治机构门诊收集的1765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对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1545株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分析患者耐药谱组成特点及其意义。 结果 初治涂阳患者组对一线药物任一耐药率高低顺位依次为异烟肼7.93%(94/1186)、链霉素6.24%(74/1186)、利福平3.20%(38/1186)和乙胺丁醇1.85%(22/1186);复治患者组对一线药物任一耐药率依次为异烟肼25.91%(93/359)、利福平25.07%(90/359)、乙胺丁醇13.65%(49/359)和链霉素11.98%(43/3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4,P<0.01)。共发现25种耐药谱组合,耐多药患者耐一线药组合中,初治组以HRS(8例)、HRE(5例)和HR(5例)组合为主;复治组以HRE(17例)和HR(15例)组合为主。除耐一线药物外,初、复治患者都有耐二线药物的患者,其中初治患者耐卡那霉素1例、耐氧氟沙星12例;复治患者耐卡那霉素6例、耐氧氟沙星31例。 结论 广西初治、复治患者任一耐一线药率高低排序不同;广西结核病患者耐药谱组合形式多样,初治患者以HRS、HRE和HR组合为主,复治患者以HRE和HR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