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吸烟人群烟草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广泛开展戒烟干预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40岁居民吸烟和烟草依赖的相关变量。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岁现在吸烟和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烟草依赖率及其95%C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现在吸烟者22 380人,现在每日吸烟者19 999人。≥40岁现在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1.1%(29.3%~32.9%),其中男性为32.0%(30.2%~33.9%),高于女性17.6%(13.4%~21.7%);乡村为32.7%(30.2%~35.2%),高于城镇;40~59岁年龄组重度烟草依赖率较高,为33.3%(31.3%~35.2%)。≥40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5.0%(33.0%~37.0%),男性为35.8%(33.8%~37.8%),女性为22.0%(16.8%~27.2%)。在现在吸烟人群和每日吸烟人群中,文化程度越低,重度烟草依赖率越高;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18岁及以后开始吸烟者;有慢性呼吸道症状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吸烟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非患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吸烟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略低于非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部和东部地区、40~59岁年龄组、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运输和商业服务职业、文化程度低、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患重度烟草依赖的风险高。结论 我国≥40岁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水平较高,戒烟干预服务客观需求巨大,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国内外肝癌预防和干预的有效措施,为我国制定肝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HKD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和“Pubmed”电子数据库中有关肝癌预防与控制的文献,对文献筛选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18篇,描述了不同国家采取的肝癌预防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估.结论 我国肝癌防治项目建议采取以下策略:对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人员和一般居民开展肝癌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和乙肝疫苗接种,对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和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4-2015年我国≥40岁女性烹饪生物燃料暴露情况,为生物燃料暴露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COPD监测。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取125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共调查≥40岁女性37 795人。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女性烹饪生物燃料暴露情况。结果 纳入分析的有效样本为37 777人。经复杂加权后,我国≥40岁女性人群的烹饪生物燃料暴露率为35.8%(95% CI:29.6%~42.1%),乡村高于城镇(P<0.001)。七大地理区≥40岁女性生物燃料暴露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P=0.009),东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最低。烹饪生物燃料暴露率随文化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 我国≥40岁女性人群烹饪生物燃料暴露水平较高,尤其是乡村地区,且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措施降低生物燃料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居民中COPD高危人群的分布和特征,为COPD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项目中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的≥40岁研究对象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符合四项条件之一者定义为高危人群:慢性呼吸道症状、危险因素暴露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家族史。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估计高危人群比例以及95% CI结果 74 296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至少符合一项条件的COPD高危人群比例为89.5%(95% CI:87.8%~91.2%),且随年龄增大比例增加(P<0.001);男性高于女性(P<0.001)、乡村高于城镇(P<0.001);西部农村男性中高危人群比例最高(98.8%,95% CI:98.0%~99.6%)。至少符合两项条件、三项条件和四项条件的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2.0%(95% CI:29.7%~34.2%)、7.4%(95% CI:6.6%~8.3%)和1.5%(95% CI:1.2%~1.8%)。在高危人群中只有一项危险因素暴露者所占比重最大(61.7%,95% CI:59.8%~63.7%)。结论 中国≥40岁居民中COPD高危人群近九成,应在该人群中开展COPD筛查,采取综合防控策略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赴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医学教育、职业规划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认识,探究影响医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3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与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择业首选东部发达地区,仅有16.3%的医学生愿意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但有93.0%的医学生希望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经历;在校教育满意度、职业晋升空间认知与起点年薪期望值是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学生对职业认知不理性;学校应当通过通识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乳腺癌在女性癌症中发病率第一且逐年上升。2016年9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项目启动,旨在整合队列资源、提高随访质量、构建标准共享的乳腺癌专病队列,为实现乳腺癌发现、预防、早诊、治疗及预后研判等提供研究基础与标准化数据共享平台。方法 本研究基于社区人群,采用询问调查、身体测量、生物样本采集、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建立前瞻性队列,采用区域健康监测和定向监测随访队列。结果 整合乳腺癌专病社区人群队列112 118人,其中完成55 419人标准化队列调查,54 304人采集生物样本。平均年龄51.7岁,超重/肥胖女性占62.7%,绝经女性占48.9%。结论 本研究将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精准防治提供队列基础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N-亚硝胺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PubMed、EBSCO等文献数据库,纳入N-亚硝胺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死亡风险队列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篇,纳入其中7篇含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N-亚硝胺显著增加消化道癌症的发生风险(RR=1.12,95%CI:1.03~1.21);与食管癌发生风险无显著性关联(RR=1.18,95%CI:0.98~1.41),但显著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风险(RR=1.72,95%CI:1.01~2.96),而与食管腺癌无显著性相关(RR=0.88,95%CI:0.57~1.37);N-亚硝胺能显著提高胃癌的发生风险(RR=1.08,95%CI:1.00~1.18),但对贲门癌与胃腺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 现有人群队列研究证据显示,N-亚硝胺会显著增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但是对不同亚型食管癌和胃癌的影响不同,由于队列研究数量较少且在研究设计、人群选择、暴露测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仍需进一步积累相关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0-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40岁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PubMed、EBSCO等文献数据库,纳入1990-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大陆地区居民COPD患病率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和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中国≥40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9.9%(95%CI:8.8%~11.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0%(95%CI:11.5%~14.4%),高于女性的5.8%(95%CI:4.9%~6.6%);COP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由40~49岁的3.2%(95%CI:2.5%~3.9%)上升至≥70岁的20.3%(95%CI:18.2%~22.4%);不同区域、城乡人群间COP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近20年≥40岁人群COPD患病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不同研究在COPD诊断方法、诊断标准、样本构成等存在差异,使研究结果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中国女性人群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死因上报系统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数据,通过死因漏报调查进行调整,分析不同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及年龄分布特征;采用全国第六次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粗死亡率为3.15/10万,其中农村地区粗死亡率为3.45/10万,高于城市地区(2.76/10万);中部地区粗死亡率为3.77/10万,高于西部地区(3.23/10万)和东部地区(2.54/10万)。2006-2012年,全国子宫颈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平均每年上升2.9%(95% CI:0.8%~5.0%),其中30~59岁组上升6.0%(95% CI:1.6%~10.5%);中部地区平均每年下降4.6%(95% CI:-5.9%~-3.3%),其中30~59岁组-3.2%(95% CI:-5.0%~-1.4%)和≥60岁组-5.7%(95% CI:-9.3%~-2.0%)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西部地区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中国人口年龄标化率变化趋势与世标率相近。结论 我国子宫颈癌下降趋于停滞,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仍然是我国子宫颈癌防控的重点区域;而东部地区30~59岁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上升现象亟需引起重视;建立综合的子宫颈癌防控体系是继续降低我国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2009年的实证调查数据,总结北京市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