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2-1995年35例小儿血源性骼骨骨髓炎的;临床诊治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35例中,男性24例,女性问例,年龄10月一13岁,其中7-13岁刀例(占77%),就诊时间发病后4d-2月,平均32do发病诱因中,有外伤史6例,其他部位皮肤感染5例,大多数病例找不到明确诱因,发生部位:左侧骼骨17例,右侧骸骨18例。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发病急骤,以畏寒。发热、患侧臀部或滚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体温38.5-atOT,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其中10例有呼吸道症状,ZO例合并金葡菌肺炎,30例合并有金葡菌败血症,18例合并…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这些病人常伴有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病变 ,因此往往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手术 ,其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死亡率高达 2 8%~ 48% [1 ,2 ] 。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使死亡率明显降低[3] ,其优点在于方便、快捷、微侵袭、安全有效和便于推广。我科自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8月采用北京海军总医院与北京理工科大学研制的脑立体定向仪 ,经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1 2 0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报…  相似文献   
3.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 ,发病率较高 ,以往大多采用激素、硬化剂或手术治疗 ,效果不甚满意 ,尤其面部、舌部、会阴及生殖器、关节部的血管瘤更是如此。自 1 995年以来 ,我们使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这些部位血管瘤 ,取得了满意效果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4例中 ,男性 35例 ,女性 4 9例 ,年龄 3个月至 1 2岁 ,其中 3个月至 1岁 5 0例 ;部位 :面部 5 0例 ,口唇部 6例 ,舌体部 5例 ,舌尖部 3例 ,会阴及生殖器 1 3例 ,肘关节 4例 ,指间关节 2例 ,膝关节 1例 ;分型 :毛细血管斑痣 2 9例 ,草莓状血管瘤 2 1例 ,混合性血…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达1/2000-1/5000,最显著病理生理变化是病变肠管神经发育异常或确缺如,导致局部肠管痉挛和狭窄,肠蠕动丧失和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消失,随着近端肠管的蠕动,不断推挤肠内容物向前,引起狭窄段近端肠管扩大,从而形成继发性巨结肠,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先天性疾病。目前,HD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数需手术治疗,但各种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恢复所有肠道功能,均有相应缺陷和并发症[1],许多患儿术后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持续存在[2-3],术后并发症高达20%~30%。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HD)也称为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普遍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与胚胎时期肠神经嵴干细胞(ENCCs)迁移、发育、存活异常有关[1],且与造成正常肠神经系统(ENS)发育异常有关。H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国内外均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ENCCs发育异常是H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影响ENCCs发育的因素综述如下,进一步探讨HD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具有发病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临床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问题;第二,如何尽可能多的保留肠管,防止术后短肠综合征发生。笔者就目前NEC外科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寻求启发与解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肾窦内肾结石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1~2007年间收治小儿肾窦内肾结石25例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3.5岁.左肾结石13例.右肾结石9例,双肾结石3例;多发结石左侧3例.右侧4例,双侧1例;规则状结石17例(20侧).鹿角犁结石5例,铸状结石3例;全部病例均合并轻至重度肾积水.结果 复杂肾窦内肾结石中5例鹿角型结石、3例铸状结石和5例6侧偏大(直径>1.0cm)的规则多发结石.均未阻断.肾蒂血管,肾实质最薄处或肾后下段切开取石,1例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Ⅱ期手术治愈;单纯肾窦内肾结石中9例11侧规则肾结石和3例3侧直径小于1.0cm的多发结石均采用类似Anderson-hynes术式行肾内肾盂切开取石.术中发现3例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同期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结石最大3.0 cm× 2.0 cm×1.0 cm,数目多达6枚.术中C臂检查无结石残留,术后3~6个月复查B超、KUB平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小儿肾窦内肾结石发病率逐年增高.腹部B超、IVU或逆行造影检查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结石类型、数目、大小以及合并肾积水的情况而定,如鹿角型、铸状结石以及多发结石采用肾实质切开取石;合并肾积水者尽量采用肾内肾盂切开取石,有助于术巾探查是否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以便同期施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手术组33例,手术组47例,对照组3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患儿起病后1 h、6 h、12 h血清PCT、IL-6、CRP浓度,对可能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PCT、IL-6、CRP三者对手术时机选择的作用。结果三组患儿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手术组胎龄最低,其后依次为非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非手术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间性别比例、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症主要为低血糖、新生儿肺炎、低体重及窒息,三组间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确诊时血清PCT、IL-6、CRP水平,手术组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P 0. 05)。同一监测时点组内,Bell分期从Ⅰ到Ⅲ期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 0. 05);同一Bell分期组内,发病后1 h、6 h、12 h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 0. 05); Bell分期与检测时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 05),其中PCT、IL-6、CRP最高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2 h组内Bell分期为Ⅲ期的亚组中,最低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 h组内Bell分期为Ⅰ期的亚组中。发病后6 h血清PCT(OR=2. 612,95%CI:1. 725~4. 781)、发病后6 h血清IL-6(OR=1. 896,95%CI:1. 439~3. 234)及发病后12 h血清CRP(OR=1. 330,95%CI:1. 004~2. 314)水平是NEC患儿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PCT 6 h、IL-6 6 h、CRP 12 h三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6(95%CI:0. 768~0. 934)、0. 89(95%CI:0. 803~0. 967)、0. 73(95%CI:0. 652~0. 806)。考虑到手术指征的严谨性,每项检查结果需结合95%医学参考值范围,因此最佳临界点分别为0. 62(0. 38~0. 86) ng/m L、145. 85(137. 70~154. 01) pg/m L、8. 35(7. 27~9. 43) mg/L。结论 PCT、IL-6、CRP水平对NEC手术时机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但NEC患儿是否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还应结合上述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解剖学及病因学探讨。方法对35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采用手法复位5例,成功2例;手术治疗33例。肠坏死9例,睾丸坏死6例,睾丸明显淤血肿胀、张力高、呈紫红色7例。松解疝环、回复疝内容物、疝囊高位结扎术11例,肠切除吻合4例,肠造瘘5例,切除睾丸6例,温盐水热敷及睾丸白膜切开减压7例。结果痊愈出院34例,切口感染3例,死亡1例(死于败血症);随诊30例,复发3例;肠造瘘患儿3~6个月后均返院行肠闭瘘术,痊愈出院;随诊睾丸包膜切开减压的7例体查及B超检查睾丸大小及质地均正常。结论新生儿嵌顿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睾丸及肠坏死发生率高,出现时间早,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先天性巨结肠近10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公式设定为"TS=Hirschsprung Disease OR Colonic Agan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