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翠婷 《医学综述》2015,21(1):71-73
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相比,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患者年龄更大、肺炎严重程度更高、接受不正确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者更多、住院病死率更高。学者们也陆续发现HCAP比CAP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概率更高。作为和HCAP联系最密切的基础疾病之一,COPD或许影响到HCAP的发生、发展。该文就近年国内外有关HCAP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尝试探讨HCAP与COPD之间的关系,以加深临床医师对HCAP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 对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用于评估乳腺癌患者大豆异黄酮摄入量进行信度和效度研究。方法 以21 d为间隔,采用豆类食品食物频率表对253名正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两次膳食调查,比较两次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评价问卷的信度;以3日膳食记录法作为“标准”,记录乳腺癌患者进行下一化疗疗程前3 d的膳食情况,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检测其效度。结果 信度研究中,各种豆类食品的大豆异黄酮以及大豆异黄酮的日均摄入总量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0.86,平均值0.69。效度研究中,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与3 d膳食记录相比较,原始数据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14~0.76,均值为0.48,将原始数据经对数转换后,相关系数均值为0.53。结论 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在研究乳腺癌患者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乳腺癌之间关系时,豆类食品食用频率表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隐藏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5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隐藏问卷、组织公平感量表,对莆田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6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知识隐藏问卷总分为(21.01±11.71)分,各维度得分为:主动隐藏(11.35±6.78)分,被动隐藏(9.66±5.2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受聘形式、人际公平是影响护理人员知识隐藏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共解释其知识隐藏总变异的23.3%。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隐藏行为处于中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关注低年资护理人员,并积极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进而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制剂手段掩盖鲣鱼肽原料的不良嗅味,降低其吸湿性,提高在胃中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微胶囊造粒仪制备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分别对微球的外观、鲣鱼肽含量进行表征。在25 ℃、65%RH的环境下,检测所得微球吸湿增重。分别测定在模拟胃肠液中鲣鱼肽从微球中的释放。通过顶空进样GC-MS对在热水中孵育的载鲣鱼肽微球进行检测,使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有异味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定量。结果 载鲣鱼肽海藻酸钙微球微球外观圆整且大小均一,鲣鱼肽含量为18.9%。在25 ℃、65%RH的环境下,制备所得微球吸湿增重显著低于鲣鱼肽原料粉末。在模拟胃肠液中,鲣鱼肽从微球中的释放达到了肠溶制剂的标准,预示微球口服后在生理条件严苛且吸收较差的胃部对鲣鱼肽起到保护作用。通过顶空进样GC-MS法发现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微球可在冲泡过程中掩盖80%的异味。结论 所制备的海藻酸钙微球同时解决了鲣鱼肽原料吸湿性强、在胃中易失活和感官刺激大的缺点,为活性肽保健食品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