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隐球菌脑膜炎为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病情较严重,治疗困难且疗程较长,预后差。免疫功能抑制者(如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是隐球菌脑膜炎易感人群,但无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抑制的人群也可发生隐球菌脑膜炎~[1-2]。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率为65%~75%,但每年全球因隐球菌脑膜炎死亡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约18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为主。有基础性疾病者30例(占56.6%)。发病前有鸽子、禽类接触史者30例。脑脊液压力升高51例,其中49例超过200 mmH_2O。30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5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27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7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该病的误诊和误治。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医院和社区获得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医院获得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HA-KP-BSI)和社区获得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CA-KP-BS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诊断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7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HA-KP-BSI组36例,CA-KP-BSI组35例.HA-KP-BSI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恶性肿瘤14例(38.9%),肺部感染12例(33.3%),重症胰腺炎6例(16.7%).CA-KP-BSI组是糖尿病19例(54.3%),肝脓肿16例(45.7%),肺部感染11例(31.4%).医院感染者更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均耐药,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98.6%,HA-KP-BSI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低于50%,最近两年的敏感率甚至低于40%,CA-KP-BSI菌株敏感率却高于90%.HA-KP-BSI组产ESBLs 19株(52.8%,19/36),CA-KP-BSI组产ESBLs 2株(5.7%,2/35), HA-KP-BSI组死亡率44.4%,CA-KP-BSI组仅为2.9%.结论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不同,HA-KP-BAI组最常见基础疾病是恶性肿瘤,CA-KP-BSI组是糖尿病和肝脓肿.HA-KP-BSI组更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HA-KP-BSI组菌较CA-KP-BSI组更加耐药,死亡率更高,应重视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防治,重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取消常规头孢菌素皮试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 制定我院常规头孢菌素皮试操作规范、严重过敏 反应抢救流程及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标准操作规范。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1月和2019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头孢菌 素皮试相关数据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显著下降,2020年1月—2020年11月头孢菌素皮试 人次数仅为1969人次,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进行头孢菌素皮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部分医生仍存在一定疑虑(1808, 91.82%);②患者对是否有头孢菌素过敏史作出模糊回答(32,1.63%);③患者要求头孢菌素皮试(67,3.40%);④其他原因(62, 3.1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次均费用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t=37.23,P<0.05)。因直接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皮试阳性率结果有差异。结论 规范化管理常规头孢菌素皮试,不仅显著 降低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也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肺曲霉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家桀  唐红  刘焱斌 《临床荟萃》2005,20(20):1163-1164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困难和初期治疗的延误是该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脏器移植患者的增加、艾滋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长和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大量应用,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现就我院2002~2004年确诊的30例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86例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提高黑热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黑热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及转归.结果 四川地区有黑热病流行疫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明显增高为黑热病主要临床表现.予葡萄糖酸锑钠正规治疗,总治愈率为95.3%(82/86),脾切除2例(2.3%),复发1例(1.2%),初始误诊率达30.2%.好转后自动出院3例.结论 黑热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对疑诊患者应及早行骨髓涂片或组织活检,查找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合39 ku蛋白重组抗原(rk39)检测,有利于及时诊治,减少并发症.葡萄糖酸锑钠仍是治疗黑热病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的规范皮试问题一直备受临床关注与不断讨论,对于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适应症、皮试方法和结果解读仍存在较多分歧。现通过对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要点并结合相关进展进行解读,以便让更多医务工作者关注并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临床实践,以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试验组)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照组)分别为107和108例。2组的用量、用法、疗程相同,q8h静脉滴注,疗程5~10天,重症患者可延长至14天。结果疗程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总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67%与93.20%和75.47%与93.40%,2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0%和97.59%(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和8.33%。结论国产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发热待查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发热待查一直是临床诊治难点,本研究中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反复发热2+月,经涂片、5次外周血培养和1次骨髓培养、血清学和病理检查等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测未发现病因。分别取淋巴结进行广谱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和取外周血进行mNGS检测;广谱PCR和mNGS检测结果均确定病原菌为马尔尼菲篮状菌。追加外周血培养(并延长培养时间)最终获得菌株,并行全基因组测序。mNGS与之比较,全基因组序列查见耐药基因FLU1,但mNGS未能检出;全基因组序列显示该菌株与NCBI数据库中的已知菌株均没有亲缘关系,而mNGS因病原体数据量不够而不能做亲缘关系分析。本研究报告了1例应用mNGS诊断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病例,表明mNGS能在辅助HIV感染者发热待查的病原学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mNGS的耐药基因检测和病原体溯源等功能尚需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治疗泌尿道感染的疗效以及针对大肠杆菌所致泌尿道感染的疗效,探讨头孢吡肟对产ESBL大肠杆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使用及其疗效。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之泌尿道感染病人,使用头孢吡肟2.0 ivgtt q12h治疗,疗程7~14d;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按照CLSI标准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确证实验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并测定其MIC值。分析其所致感染用头孢吡肟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泌尿系感染病人168例,疗程结束痊愈率70.83%,有效率85.12%。临床共分离大肠埃希菌81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22株。体外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77.27%(17/22),临床治疗有效率81.82%(18/22),体外药敏与临床疗效具有一致性。结论头孢吡肟治疗泌尿道感染临床疗效好。针对体外敏感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也存在确实疗效,是除碳青霉烯和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外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