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砷的致癌机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由于环境,职业和治疗性原因使人类长期暴露于砷及其化合物,皮肤、膀胱及呼吸系统等部位的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台湾、孟加拉、中美和南美洲的居民,长期饮用高砷(5μg/L)水,皮肤损伤和皮肤癌,膀胱癌发病率很高,皮肤癌可以发生在身体暴露和非暴露于阳光的部位。病理形态上是鳞癌和基底细胞癌,或者两类混合发生,并在棘细胞内发现大小不等的黑素颗粒。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以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还没有被完全认知,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与干预,其中体育运动干预也有明显的效果。针对体育运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的改善做一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CBP组27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72h后检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乳酸、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并采用APACHEII评分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评价,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及28d的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BP组患者APACHE171评分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血肌酐水平、28d病死率降低,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问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CBP对多个器官起支持作用,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用Ames实验方法检测煎鱼提取物及MelQ,发现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突变作用。在实验中同时加入新鲜蔬菜,水果提取物及绿茶抗氧化剂T6.能明显抑制它们的致突变作用,其中以绿茶抗氧化剂T6作用最强。提示动物性食品经不适当的加工方式,如高温烹调后,可能会产生致突变、致癌物,而食入新鲜蔬菜、水果、饮绿茶等对肿瘤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7例老年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MDR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否为MDR感染将其分为MDR感染组和非MDR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78例患者发生MDR感染,感染率为53.1%,在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165株MDR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120株,革兰阳性菌为45株,分别占72.7%和27.3%,主要病原菌种类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8%、17.6%和13.9%;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达到了1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超过50%,而对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5%;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7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低于1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到100%,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派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25%;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于50%,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高于6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低于25%,未分离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的菌株.MDR感染组和非MDR感染组患者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近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SAP患者发生MDR感染与意识障碍情况、吞咽困难和近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SAP患者MDR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密切的监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MDR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7.
<正>现场暴发调查处理主要针对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减少危害,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  相似文献   
8.
开胸肺活检取得病理诊断是对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诊断起决定作用的.然而,需要一种非侵入性的血清标志物来区别ILD,尤其是对于最常见、预后最差的寻常型间质性肺炎.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ILD鉴别诊断及评定疾病活动性上有提示意义.近年来这类蛋白的研究进展显著,现对ILD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1年内受者死亡原因,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402例临床资料,随访1年.分析受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随访1年共死亡28例,1年死亡率6.96%,其中9例死于感染.7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死于移植肾破裂出血.2例死于移植后肝病,2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消化道溃疡出血,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死于其他原因.在全部死亡病例中-移植肾功能正常12例(42.8%).结论 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移植破裂出血是导致肾移植术1年内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处理危险因素.加强肾脏移植术后有关预防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肝素在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30例,分别测其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血浆水平取正常参考值范围;脓毒症F1+2、TAT升高患者27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实验组)和非肝素治疗组(对照组).2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早期目标下液体复苏等治疗,除此以外,实验组在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70 U/(kg*24 h)]持续泵入.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5 d前后F1+2、TAT水平,计算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的F1+2、T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F1+2、TAT无显著性差异(P=0.742,0.208).实验组呼吸机使用天数(9.25±6.02) d及ICU住院时间(10.33±5.50) d明显短于对照组[(17.20±9.48)d,(16.20±10.03)d;P=0.045,0.036].两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708),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差异显著(P=0.027).两组之间28 d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643).结论 对于处于脓毒症高凝期的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