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Agnor是核仁组成区 (NOR)相关嗜银蛋白的简称 ,它能反映细胞核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的r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的合成状况。Agnor曾被细胞遗传学家用于某些遗传疾病的研究。自改良Agnor染色法后 ,已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于肿瘤研究[1]。最近国内外报道了Agnor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2,3]。我们对于正常骨髓象中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进行Agnor染色分析 ,发现Agnor与血细胞成熟发育相关 ,现报告如下 ,供同道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取30例经瑞氏染色显示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增…  相似文献   
2.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中药作为天然的MDR逆转剂已经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现将近几年来广大学者研究的P-gp成果综述如下,期望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药有效成分抗消化道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通过抑制其生长的某些中间环节,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消化道肿瘤以实体瘤为主,与血管生成密不可分,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对消化道肿瘤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具有抗瘤谱广、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因而应用中药有效成分抑制消化道肿瘤血管生成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结合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优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基于当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时显著减少的背景,本研究从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实施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均提升,对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避免了考核分数的两级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确诊感染德尔塔(Delta)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9日-8月16日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75例Delta毒株COVID-19患者,并与2020年2月扬州市37例确诊原始毒株COVID-19患者进行比较,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7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中,男26例,女49例,中位年龄50.7(35.0,67.0)岁,其中41 ~64岁者24例(32.0%),≥65岁者28例(37.3%);原始毒株感染患者中位年龄46.2(36.5,55.5)岁,其中41 ~64岁者20例(54.1%).47例(62.7%)确诊Delta毒株COVID-19患者曾接种过1~3针疫苗,66例(88.0%)患者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后有明确的接触史,而34例(91.9%)原始毒株感染患者有明确接触史.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无临床症状,54例(72.0%)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9例(52.0%)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21例(28.0%)有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时病程>48 h患者年龄大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8 h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低于病程<24 h患者,病程>48 h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病程<24h及24~ 48 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病程24~48 h以及>48 h患者胸部CT特征性炎症检出率高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咽拭子核酸开放阅读框基因、核壳蛋白基因Ct值无差异.结论 扬州市Delta毒株COVID-19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与COVID-19原始毒株相比,Delta毒株感染患者神经系统症状高发,肺部病灶进展迅速,建议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相似文献   
7.
镇痛灵喷雾剂治疗闭合性骨伤科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痛灵喷雾剂 ,是在总结传统外用验方的基础上 ,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 ,筛选出来的一种以中药为原料研制的外治药物。以此治疗闭合性骨伤科疼痛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 4例 ,随机分治疗组 10 8例中 ,男 6 6例 ,女4 2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 5岁 ,平均 (38.4± 11.2 1)岁。对照组 56例中 ,男 3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6 3岁 ,平均 (37.5± 12 .4 3)岁。两组性别、年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 。症状与病情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国…  相似文献   
8.
癌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疼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是不同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一种特有的疼痛形式.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病人生存时间的延长,癌痛成为影响有效抗癌计划进行、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天约有350~400万癌症病人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50%的疼痛为中到重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癌性疼痛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对癌痛进行积极治疗是WHO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点之一,因此,缓解癌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鼠黑色素瘤B16BL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通过AO/EB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抑制鼠黑色素瘤B16BL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并且与药物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抑制鼠黑色素瘤B16BL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Clinical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 preferable effect ofrelieving pain,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reat ment of patients with pain symptoms. Basing uponthis, we formulated a recipe Zhitong Capsule(止痛胶囊, ZTC) consisting of multiple ingredients ofChinese medicinal herbs ( CMH). Our previousstudy(1,2) had showed that ZTC had a preferableeffect of analgesia and anti inflammation. In orderto further study its mechanism of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