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恐慌。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学治疗该病效果显著,其中中医体质辨识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中医体质辨识的历史沿革、体质辨识对辨证论治的指导以及体质辨识对新冠肺炎防治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分析不同人群的体质特点,进行早期干预与纠偏,或可降低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而新冠肺炎的治疗要在考虑地域、气候差异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做到辨证、辨体相结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观点,以悉为中医体质辨识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T细胞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肝郁脾虚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及门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加减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进行评价,采集患者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的含量。之后计算每个样本治疗前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41.94%,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呈现降低趋势,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趋势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L-4和IL-10的含量升高明显,IL-17和IFN-γ的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值分析发现,治疗后两组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均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降低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机制与其能够促使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平衡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非索非那定浓度.以格列美脲为内标,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15 mmol/L乙酸铵和0.05%甲酸)(68∶32),电喷雾离子化源,选择性正离子反应监测,检测离子为m/z 502.1→466.2(非索非那定),m/z 491.2→352.0(格列美脲),并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非索伪麻缓释胶囊(非索非那定60、120 mg)后非索非那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11.34±4.59)和(11.09±3.27)h,tmax(4.20±0.98)和(3.72±1.21)h,cmax(159.28±76.81)和(368.89±165.21)ng/ml,AUC0-48h(997.87±421.12)和(2 386.3±867.5)ng·h·ml-1;多剂量口服非索伪麻缓释胶囊(60 mg,bid)后非索非那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in(35.45±21.56)ng/ml,Cav(97.88±57.12)ng/ml,DF(1.78±0.32),AUCss(1 196.26±665.06)ng·h·ml-1.  相似文献   
4.
孙冰教授结合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运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HA)患者疗效满意。治疗首以治肾为本,二则强壮后天,以资化源,兼顾燮理气机,以调节生殖功能;另外还需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其饮食、情绪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方能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放疗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止血、消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味口服。治疗前后采用国际放疗远期并发症评分标准LENT-SOMA分级标准和积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分别对两组的放射性直肠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挖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文献资料,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的文献数据,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内置程序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使用频次、组方配伍规律及潜在的新方组合。【结果】筛选得到文献197篇,涉及药物228味,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要归脾、胃、肺、肝经。使用药物频次最多的5味药物是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和党参,居前5位的药物配伍组合为"白术,甘草""白术,茯苓""党参,白术""甘草,白芍"和"白术,白芍",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8个,新方4首。【结论】从文献数据挖掘得到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疏肝理气药物为主,并常配伍温阳补虚、养血活血类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及血液透析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测定30例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CRF组)、30例血液透析患者(HD组)、30例健康自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VCAM-1与vWF的水平,并比较透析前后的变化。结果 VCAM-1水平在HD组、CRF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 638.4±372.2)ng/mL、(6 723.5±136.4)ng/mL、(2 901.3±253.2)ng/mL,HD组、CRF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vWF水平在HD组、CRF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1.7±13.5)%、(165.6±7.9)%、(90.5±l0.8)%,HD组、CRF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清VCAM-1透析后(7 863.4±186.3)ng/mL较透析前(7 638.4±372.2)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透析后(291.3±12.6)%较透析前(241.7±13.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液透析可进一步加重其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将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先接受第1周期低剂量给药,即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每片含非洛地平5 mg和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含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非洛地平缓释片,含非洛地平5 mg)各1片,然后分别每日口服受试制剂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各1片,连续7 d。第1周期结束后,2组再交叉进行第2周期研究,给药方案同第1周期。随后进行高剂量研究,即2组所有受试者均单次口服受试制剂2片。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受试者分别口服受试制剂与合用2种单方参比制剂所测得的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除口服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拉Tmax比口服参比制剂的受试者平均提前0.6 h左右(P<0.05)以外,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次低、高剂量给药的药动学数据显示:所有受试者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AUC和Cmax均随给药剂量提高而增大,除接受高剂量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Tmax较接受低剂量的受试者平均延迟0.4 h左右(P<0.05)以外,两者间的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药动学参数在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LC-MS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及线性关系等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人体药动学研究;口服受试制剂与同服2种单方参比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以淡渗利湿法立论,旨在初步评价其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预防肾脏纤维化的作用,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济宁市中医院住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淡渗利湿中药方治疗6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LN、CIV、TIMP-1指标的值,全自动生化仪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2组间血清LN、CIV、TIMP-1指标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清LN、CIV、TIMP-1水平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N、CIV、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淡渗利湿法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合并蛋白尿患者,可以明显减少蛋白尿,对于预防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临床路径的概念及其国内外发展趋势,探讨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理论基础,分析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论:没有中医临床路径参与的医疗改革是不完整的,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