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56只雄性家兔下丘脑室旁核(PVN)内注射微量胆囊收缩素(CCK-8),观察对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的影响。结果:1.向PVN注入微量CCK-8肌电频率明显增加(P<0.01);2.向PVN先注入CCK拮抗剂丙谷胺(PGM)后注入CCK-8,肌电增加效应被阻断(P>0.05);3.向PVN注入谷氨酸钠(MSG)引起肌电频率增加与注入CCK-8效应相似(P<0.01);4.肌电频率增加效应不受心得安影响。用酚妥拉明、阿托品及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均可部分抑制其效应。提示下丘脑PVN可能是参与控制Oddi括约肌运动的中枢之一,传出神经可能是交感神经α受体和副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2.
复方甘草酸苷对SARS患者激素撤药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 (GL)在SARS患者减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观察GL对SARS患者的激素撤药综合征 (HWS)相关症状和指标的影响。结果 :应用GL后可使HWS症状发生率降低 ,其中SARS患者的主要症状气短、胸闷的发生率分别由24 5 %和22 6 %降低至3 6 %(P≤0 01)和7 1 %(P≤0 05) ;乏力、肌肉关节痛、头痛的发生率分别由13 2 %、15 1 %、10 4 %降至7 2 %、14 3 %、0 %;SARS患者ALT升高例数减少 (P≤0 01)。结论 :激素撤药过程中应用GL ,可以降低HW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动作电位(AP)幅度和传导速度,以及损伤脊髓GAP-43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致大鼠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SCI后1、3、7d时,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升高,AP幅度和传导速度降低,呈时间依赖性改变;SCI后14d,AP产生阈值、幅度和传导速度较SCI第7d有所恢复。正常大鼠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和轴突中有少量GAP-43蛋白表达;SCI后第1、3、5、7d时损伤脊髓周围区灰质GAP-4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SCI后第14d其阳性表达开始减弱。结论:大鼠SCI后能够导致坐骨神经电生理学兴奋性和传导性的降低,以及神经结构重构蛋白GAP-43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组(IR组)、IPC加缺血再灌组(IPC+IR组)和对照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该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测定该区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IPC+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多于IR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细胞色素C 的释放明显少于IR组(P均<0.001)。结论:IPC可经阻止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抑制凋亡的发生,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认知行为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24只制成大鼠左侧脑皮层顶叶损伤模型,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损伤溶剂注射组(Vehicle组)、吡格列酮治疗组(Pio组)、吡格列酮+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阻断剂(T0070907)组(Pio+Ant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记忆认知行为,对大鼠脑损伤第15天脑冠状切片进行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OX 42、GFAP、NeuN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海马CA1、CA2及CA3区的细胞数量。结果    Vehicle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的潜伏期和游泳轨迹延长,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P均<0.01),NeuN免疫染色变浅,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且数量增多(P均<0.01);Pio组与Vehicle组比较,大鼠潜伏期及游泳轨迹明显缩短(P均<0.05),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多(P<0.05),NeuN蛋白表达增强, 小胶质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减轻、数量减少(P均<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通过PPARγ通路减轻大鼠脑损伤导致的海马区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提高TBI大鼠记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环孢菌素A及两者协同对β 淀粉样蛋白(Aβ1 42)致原代培养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μmol/L的Aβ1 42对原代培养大鼠胆碱能神经元进行干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凋亡模型;采用500?μmol/L二氮嗪(预处理1?h)、20?μmol/L环孢菌素A以及两者协同对其干预,作用不同时间(24、72?h)后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 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 Aβ1 4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72?h后,Bcl 2表达量降低(P<0.01),细胞色素C、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量增加(P<0.01,P<0.001,P<0.01),Bax未见明显变化,Bcl 2/Bax比值降低(P<0.01),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损伤性变化,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01);② 二氮嗪、环孢菌素A以及两者协同作用24?h后Bcl 2的表达增加(P<0.05, P<0.01,P<0.01),作用72h能明显增加Bcl 2的表达(P<0.05,P<0.01,P<0.01),并提升Bc 2/Bax比率而抑制细胞色素C、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表达量(P<0.05,P<0.01,P<0.001),细胞存活率均增高(P<0.01,P<0.001)。结论Aβ1 4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72?h能促使细胞凋亡,二氮嗪与环孢菌素A及两者协同可以明显拮抗Aβ1 42致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
BDNF和NT-3对体外培养胎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胚胎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记数和显微测量,观察神经元存活和生长分化的状况。结果:BDNF和NT-3均能促进培养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存活,BDNF的作用效果更好。BDNF主要促进胞体发育;NT-3主要促进突出分化和伸长,二者有互补作用。结论:BDNF和NT-3能促进体外培养大鼠发育期脊髓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其作用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家兔结肠离体平滑肌条实验,观察红霉素(1.4、14μmol/L及0.14、1.4mmol/L)对结肠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4μmol/L红霉素对结肠各部位肌条的收缩活动无明显影响;14μmol/L红霉素增加结肠头端环行肌(CMPC)和结肠尾端环行肌(CMDC)的收缩幅度和频率,但对结肠头端纵行肌(LMPC)和结肠尾端纵行肌(LMDC)的收缩活动无明显影响;0.14和1.4mmol/L红霉素明显增加结肠各部位肌条的收缩幅度(LMDC除外)和频率,同时增大CMPC、LMDC和CMDC的张力。异搏定(1μmol/L)部分阻断红霉素(0.14mmol/L)对LMPC和CMDC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兴奋作用;六甲溴铵(10μmol/L)、阿托品(1μmol/L)和L-精氨酸(1μmol/L)不影响红霉素(0.14mmol/L)的兴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红霉素兴奋家兔结肠头端和尾端纵行肌和环行肌的自发收缩活动,该兴奋作用部分与Ca^2 通道有关,但与胆碱能途径和NO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对兔消化间期胆囊运动的兴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红霉素(EM)对兔胆囊(GB)运动的影响。动物禁食后静脉麻醉,同步记录GB内压及奥迪氏括约肌(SO)肌电,静脉注射EM后GB运动增强,注药后10S内出现第1相效应,表现为GB内压同;注药后10min开始出现第2相效应,主要是GB位相性收缩增强。EM静牟效应同EM静脉注射个似。静脉脉注射阿托品或颈部迷走神经切断后静脉灌注或注射EM,PhaseA依然存在,而PhaseB消失。结果提示,EM先后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催产素(OT)和血管升压素(VP)对家兔远端结肠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将远端结肠纵、环行平滑肌置于盛有5ml、37℃的Krebs液,并含95%O2和5%CO2混合气体的灌流肌槽中孵育,观察OT和VP对平滑肌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100nmol/L的OT抑制远端结肠纵行肌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P<0.05),0.1、1、10、100nmol/L的VP对远端结肠纵行肌条的收缩幅度无影响,但可明显抑制其收缩频率(P<0.05);OT和VP均可明显抑制远端结肠环行肌条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P<0.05);浓度为1nmol/L的VP增加远端结肠环行肌静息张力(P<0.05)。结论:OT和VP可以抑制家兔远端结肠环行肌和纵行肌的自发收缩活动,但VP对远端结肠纵行肌收缩幅度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