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与肺结核病(TB)在高分辨CT(HRCT)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差异性,以探讨HRCT在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60例,并收集其HRCT资料,并选取此阶段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结核病患者91例,收集其HRCT资料,对比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病在HRCT中的影像学差异性表现。结果:(1) NTM组与TB组在咯血临床症状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NTM组与TB组在小叶中心性结节、播撒灶、薄壁空洞及支气管扩张的HRCT影像学表现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NTM组与TB组在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左肺上叶舌段的HRCT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NTM组与TB组在HRCT影像学表现中累及多肺叶中存在差异,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TM-PD在HRCT影像学特点以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的支气管扩张、薄壁空洞为主要表现,且病变分布以多叶多段受累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电子支气管镜腔内激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的气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DT治疗的规律性。 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由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PDT治疗的气道恶性肿瘤患者24例,分别对一般临床资料、PDT治疗情况和治疗后随访,以及治疗后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截止2021年8月7日,PDT治疗后获益最大的患者随访时长达13.2个月,远远大于PDT治疗后获益较小患者的随访时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4.7个月(P=0.02)。前者以管腔壁型为主(80%),而后者以管腔内型为主(50%)(P=0.034)。前者腔内病变短于后者(中位数分别是3 cm和5 cm,P=0.03)。前者年轻、病程短、以腺样囊性癌为主,而后者年龄大、病程长、以鳞癌为主(P>0.05)。 结论管腔壁型、气道腔内病变短,以及年轻、病程短和肺腺样囊性癌的气道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在PDT治疗中获益较多;相反,管腔内型、气道腔内病变长,以及年老、病程长和非肺腺样囊性癌的气道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在PDT治疗中获益较少。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4例(24眼)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4例行120°~180°周边视网膜切开除血,4例辅助运用组织纤溶酶激活剂(tPA)视网膜下注射,6例行小孔状视网膜切开除血。结果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24例,复位率100.00%,术后视力20例不同程度提高,4例无改变;随访3~12月(平均6月)解剖复位20例,复位率83.33%。18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75.00%),6例视力无改变。结论对外伤性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手术联合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tPA的辅助运用是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冯斐  董爱琴  应丹萍 《海峡药学》2011,23(3):199-201
对本院2009年、2010年1~06月上报的502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502例不良反应中以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四川省肿瘤医院40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原发结直肠癌患者和400例同期未患结直肠癌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静坐时间≥8h(OR=2.01,95%CI: 1.15~3.50)、食用腌泡菜≥3次/周(OR=2.19,95%CI: 1.48~3.23)、食用腊制食品≥2个月/年(OR=4.12,95%CI: 2.59~6.55)、经常食用脂肪及糖类食物(1~2种OR=1.97,95%CI: 1.03~3.76;3~5种OR=3.41,95%CI: 1.68~6.93)和结直肠癌家族史(OR=3.46,95%CI: 1.37~8.75)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饮茶(OR=0.61, 95%CI: 0.40~0.94)、经常运动(OR=0.36,95%CI: 0.23~0.56)、食用豆类及豆制品≥3次/周(OR=0.46,95%CI: 0.28~0.75)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经常食用脂肪及糖类食物在结肠癌的发生中作用突出(1~2种OR=7.53,95%CI: 1.75~32.34;3~5种OR=10.57,95%CI: 2.38~46.95),未发现在直肠癌发生中起作用。结论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应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干预,积极倡导群众适当运动,平衡膳食,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光凝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对60例108眼行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根据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诊1a,所有患者视力提高30眼(27.8%),视力不变71眼(65.7%),视力下降7眼(6.5%),光凝术后FFA随访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消退,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出血、渗出部分吸收,18例合并有黄斑水肿眼光凝术后完全消退。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稳定视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激光光凝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8月 期间临床诊断的FEVR患者17例32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眼病变轻重程度不同选择治疗方法 ,其中7只眼(1期2只眼、2A期1只眼和2B期4只眼)采用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 6~10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29个月。13只眼(3B期2只眼、4A期1只眼、4B期6只眼和5A期4 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3~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19个月;另外 12只眼因病变太严重、年龄及家属选择等原因未接受治疗。 结果 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7只眼随访期间病情稳定,视力保持不变。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13只眼,除1只眼外12只眼黄斑区均达到解剖复位。9只眼手术后视力提高,3只眼手术后视力保持不变,1只眼视力检查不合作。 结论 激光光凝能控制FEVR病情发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利于促进FEVR患者视网膜复位和提高视力。两种治疗方法是治疗FEVR的有效手段。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02-304)  相似文献   
8.
Avastin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癌新药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类单克隆抗体,2004年2月26日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年来Avastin在临床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囊样水肿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眼病方面效果明显,但还需大样本的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本文就Avastin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不同直径的冷凝笔行冷凝试验,从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筛选出最适合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冷凝治疗的冷凝笔.方法 每只兔的一眼四个象限分别给予1.3mm、1.5 mm、1.8 mm、2.0mm冷凝笔行巩膜外冷凝(应用方法A:设定冷凝温度为-60℃,冷凝时间为5 s),分析冷凝结果.对侧眼在以上四个象限也用四种不同直径的冷凝笔行巩膜外冷凝(应用方法B:根据术者间接眼底镜下观察到的最低冷凝反应进行冷凝),分析冷凝结果.结果 冷凝时间和温度一定,各直径冷凝笔对视网膜的损伤是不同的,冷凝头直径越大,其冷凝视网膜的损伤范围越大,当达到间接眼底镜下术者所能观察到的轻度冷凝反应时,1.3 mm冷凝头所需时间远远大于其它直径冷凝笔.结论 1.5mm冷凝笔最适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hemorrhagic retinal detachment,HRD)造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损害,引起视力的严重下降,临床表现应与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黑色素瘤等鉴别,治疗上主要是玻璃体腔注气、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吸血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